2016年吕梁市服务业发展报告

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吕梁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结合吕梁经济发展实际,出台各项具体措施,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增长态势良好,尤其是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全市三次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年,市委市政府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化解持续加大的经济压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4.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第二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5.8%;第三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8.8%。

第三产业发展快于第一、二产业,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4%,增速比第一产业高1.7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3.9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对GDP拉动作用明显。

服务业各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平均增速高于GDP增速。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生产总值(亿元)

增速(%)

占GDP比重

总计

.3

4.1

其中:

第一产业

53.7

4.7

5.4

第二产业

.3

2.5

55.8

第三产业

.3

6.4

38.8

(二)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与全省及周边地市的对比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增长7%,占GDP总数55.8%。我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全省低0.6个百分点,占比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与周边地市比较,增速低于太原1.3个百分点,低于临汾0.2个百分点,与忻州市持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太原23.8个百分点,低于临汾6.7个百分点,低于忻州8.3个百分点。我市服务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雷同,竞争力弱,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产业带动能力还需持续提高。

全省及周边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及占比

地区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增速(%)

占地区GDP比重(%)

全省

.4

7%

55.8

吕梁市

.3

6.4

38.8

太原市

.34

7.7

62.6

临汾市

.1

6.6

45.5

忻州市

.9

6.4

47.1

(三)服务业增加值分行业分析

服务业的各行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迅速,全年增加值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增速分别为10.1%、6.3%、8.8%。

其他服务业也有较高的增速,全年增加值为万元,增长6.5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万元,增长1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万元,增长3.0%。

批发零售业全年增加值万元,减少1.0%。

年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

行业

增加值(万元)

增速(%)

批发零售业

-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8

住宿和餐饮业

7.5

金融业

10.1

房地产业

6.3

其他服务业

6.5

其中:营利性服务业

15

非营利性服务业

3

(四)服务业行业结构分析

服务业行业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占到总行业GDP的34%,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占总行业GDP的16.4%,其他服务业占到38.9%。

发展速度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传统服务业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万元,较上年增长8.8%,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万元,较年万元,减少万元,下降1%。

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尤为迅速,增速都达10%以上。金融业实现增加值万元,较年万元,增长万元,增速为10.1%。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万元,较年增长15%。

(五)服务业投资完成情况

年我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下降23.4%。其中批发零售业投资95.6亿元,同比下降7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61.6亿元,下降44.3%,住宿和餐饮业投资2.4亿元,下降68.6%。

金融业投资额大幅增长,较年增长%,投资1亿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额6.9亿元,大幅增长.3%。其他服务业中的卫生、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额也实现正增长,分别投资11.7亿元、19.2亿元、11.1亿元,增长25%、79.6%、12.6%。

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

投资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批发和零售业

95.6

-74.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1.6

-44.3

住宿和餐饮业

2.4

-6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1.1

12.6

金融业

1

房地产业

.8

-24.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

-20.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

-8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6

0.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1

教育

15.5

-5.3

卫生、社会工作

11.7

2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2

79.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9

.3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服务业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国内发达城市服务业占GDP比重均以超过了50%,我省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也达到50%以上,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虽呈上升态势,但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周边部分地市。

(二)我市服务业企业融资困难。我市部分服务业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由于企业自身前期风险管控不足,外加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景区收入与预期收入相差较大,导致企业财务紧张,景区深度开发后劲不足,个别企业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同时由于旅游业资金回笼周期长,风险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拒绝放贷。种种原因导致我市旅游企业发展速度受限。

(三)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集群效应不强,竞争力弱。服务业企业特别是旅游企业资源不集中,分布较广,外加单个景区游玩项目较少,导致游客的游玩时间比例相对较低,游客的游玩积极性逐步降低,企业回笼资金速度减慢,民间资本望而止步,景区深度开发难上加难。这不仅对我市旅游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也使旅游业逐步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四)投资力度不够,发展后劲有待增强

我市服务业投资力度不够,年投资大幅下降,虽然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投资有所增长,但总体投资呈现下降局面,这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

(五)我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薄弱,不能很好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服务业出台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由于企业统计意识不强,企业规模较小不达规模企业标准,相关单位沟通协调不到位,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导致服务业进入单位名录库企业数量少,样本数量不足,不能很好地反映行业发展状况。

三、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出台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服务产品和服务行为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人才对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作用。专业性强的优质高端人才对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人才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加大服务业投资。加大服务业投资,为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转型升级中的“助推剂”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业中已占据“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对服务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代表的物流体系已经相当庞大,金融业也发展迅速,面对新的发展态势,政府部门要更新监管思路和方法,大力整合资源,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五)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鼓励服务业企业创建品牌和民营服务业中小企业加快创新经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服务业企业。鼓励服务业企业健全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研发设计、电子商务、软件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

(六)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入库考核制度,将企业入库情况纳入年度考评,增强各县(市、区)对企业入库工作的重视。加强与发改、商务、工商、税务、文新广、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企业调研工作,及时掌握企业情况,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
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fz/11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