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发起并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研究者共同编撰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已经发布,该报告围绕文化行业的14个行业进行,从科技融合、5G数字产业、科技文创等新型技术产业领域进行专题评述。梳理了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趋势1:文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或将正式出台并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首部统领性、基础性法律。近年来,文化细分领域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我国文化产业立法仍存在较明显的整体失衡问题。
《文化产业促进法》重在“促进”,文化产业法律体系有望在其统领下,完善细分领域基本法律和地方性整体法规,进一步开展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清理与整合工作。
趋势2: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
年文化和旅游、短视频直播、试听节目等领域的市场监管继续加强,《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统一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体现出对青少年文化领域监管的重视。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政府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需平衡好资源引导和服务支撑的定位,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纠正扰乱市场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促进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趋势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完善
年,文化和旅游部门把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级实施标准,以县为单位实施,使优质资源及服务继续向基层下沉。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图书馆及文化馆理事会制度改革、总分馆制建设、“厕所革命”、“戏曲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等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标准化、均等化、常态化、整合化。
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基本建成,要在基础保障、补齐短板、扩大供给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引导更充分的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群众共建,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精准服务,高效能服务,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趋势4: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
从《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年)》到数字乡村、农村“厕所革命”、农家书屋、“乡村春晚”,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密不可分,包括:以“互联网+文化”的方式推进文化数字资源进农村,夯实乡村文化基础建设;依托数字媒体促进优质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搭建“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化主题文化博物馆”挖掘优秀乡村文化资源;结合数字经济理念开展农村文化产业经营活动,构建乡村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性利于形成广泛的产业集群,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形成完善的城镇服务体系,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文化产业将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基础性、平台性作用。
趋势5:版权将成为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