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
传说
从前有个姑娘叫索索,天生丽质,心地善良。有一年,古砀(dàng)郡大旱,十个月都没有下雨,许多植被都枯萎了。为了生活,索索被迫嫁到了黄河边的一个茅庄,却不料这里正闹瘟疫,大人小孩胸闷腹痛,但自从索索嫁来以后,丈夫却安然无恙,问索索,索索也不知,丈夫隐约感到,索索身上有股香气,于是断定这是驱疫的奥秘,便让索索外出给众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又都露出了笑脸。
疫病好了之后,庄户人家闲着没事,又扯起索索看病来,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索索丈夫耳朵里,竟成这样的话:“……索索每到一家,就脱去衣服,让大人小孩围过来闻……”丈夫虽然有拯救父老乡亲之心,但绝容不得这样的方式,于是两人常闹别扭。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夹的夜晚,丈夫下了毒手把索索害死了。
古时候名声不好的女人是不能入棺的,草席一捆就埋到河边。不几天,就在索索的坟上长出几缕小草,窄窄的叶,挺挺的茎,蜂也围,蝶也绕,有人说:索索风流,死后也招小虫子。丈夫听后,挖地三尺,把尸骨深埋。可过了一段时间,小草又冒出,依然招蜂引蝶,丈夫又去挖又去埋,可草越挖越多,越埋越旺。于是人们后悔了:索索死的冤屈,千万不要再挖了,将来万一再闹心口痛,说不定这草能治病……
直到今天,尽管药名改叫香附子,可当地人仍叫它索索草。可惜的是要想用它理气止痛,必挖出其身,三个根球一个比一个深。
香附子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香附子学名:RhizomaCyperi(NutgrassGalingaleRhizome)
拉丁名:CyperusrotundusLinn.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江表传》),莎草根(《别录》),香附子(《唐本草》),雷公头(《纲目》),香附米(《本草求真》),猪通草茹(《陆川本草》),三棱草根(《中药志》),苦羌头(《中药材手册》)。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根茎。
植物形态
本种为多年生草本;纺锤形块茎连接于细长的根状茎上。秆单生,有三锐棱。叶基生,窄线形,先端尖,短于杆,基部的鞘棕色,常裂成纤维状,叶鞘闭合包于秆上。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有叶状总苞2-4片,与花序几等长或长于花序;小穗宽线形,鳞片2列,卵形,膜质,两侧紫红色,每鳞片有1花。花期6-8月,果期7-11月。小坚果长圆倒卵形,三棱状,长约为鳞片的1/2,表面具细点。
喜生于潮湿地和田间。生于荒地、路边、沟边或田间向阳处。为世界性的恶性杂草之一,不易清除。广布于全世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秦岭山脉以南地区,河北、山东、山西省南部亦有。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佳。
块茎可入药,即“香附子”或“香附”,名见《名医别录》。性平、味辛微苦,有疏肝、止痛、调经解郁之效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性状
根茎纺锤形,长1.5-3.5cm,直径0.5-lcm。表面紫棕色或焦黑色,具纵皱纹,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处有棕色毛须及残留根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有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性味
性平,味辛、微苦、甘。①《别录》:味甘,微寒,无毒。②《本草衍义》:味苦。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④《纲目》:气平,味辛微苦微甘。
归经
入肝、三焦经。
①《纲目》:手足默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功用主治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③《医学启源》:快气。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⑤《汤液本草》:治崩漏。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各种制法
生香附:拣去杂质,碾成碎粒,簸去细毛及细末。
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斤,用黄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
四制香附:取净香附用米醋、童便、黄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每生香附斤,用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
醋香附: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宿,置锅内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每香附粒斤,用醋20斤)
香附炭: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雷公炮炙论》:采得香附,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
药理作用
①对子宫的作用。香附子5%流浸膏,能抑制豚鼠、家兔、猫、犬等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与当归流浸膏相似,但效力较弱。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②镇痛作用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③抗菌作用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宜忌
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①《纲目》: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苍术良。②《本草经疏》: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③《本草汇言》:独用、多用、久用,耗气损血。
用法用量
每次6-9g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去皮)四两,共研为末,以炼蜜调末为丸,如弹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气汤送下。降气汤是用香附子(如上法处理)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还能治胸痞、拒食、虚冷遗精等症。
2、偏正头痛,热气上攻,头目昏眩。单用香附子一味,经过去皮、煮、捣、晒、焙之后,研为细末,加炼蜜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药至八成服下,妇女用醋汤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气汤”。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5、心脾气痛(胸膛软处有一点作痛、俗称心气痛,实乃胃脘有滞所致,或起因于气,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几次,略炒,也研为末。两工分别收存,治病时,起因于寒者,姜二钱、附一钱;起因于气者,附二钱、姜一钱;起因于气与寒者,姜、附等分。三种情况都以热米汤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盐把药送下。服药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诸痛(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用香附子二两、艾叶半两,在醋汤中贞煮熟,去艾叶,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湿肿虚肿。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业区末。以醋、糊调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肿水从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细,加糊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经不调及其他妇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酽醋浸,一份盐水浸,一份童便浸。几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净,晒士,捣烂,微焙为末,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泽新天兰、赤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带。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为末,热酒冲二钱,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钱,米汤送下。
11、安胎顺气。香附子炒后研细,浓煎紫苏汤送服一、二钱。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铁罩散”。
12、妊娠恶阴(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用香附子二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共研细。每服二钱,开水加盐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临产顺胎(怀胎九月或十月时服此,自然顺产)。胜利地附子四两、缩砂仁(炒0)三两、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4、产后狂言(血晕妄语。烦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细。每服二钱,姜、枣煎汤送下。
15、气郁吐血。用童便调香附末二钱服。又方: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粟米汤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钱,研细,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汤。先服香附汤在王口,后服地榆汤至尽。发吵见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种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捣碎,醋拌,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为末,加黄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国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香附子末二钱,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见效很快。
19、脱肛。用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处。
20、气郁头痛。用香附(炒)四两、川芎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21、肝虚目痛(冷泪,羞明)。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送下。
22、突然耳聋。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钱,萝卜子煎汤送下。药忌铁器。
23、耳。用香附末裹棉送入耳内,有效。
24、牙痛。和香附子、艾叶煎汤漱口,同时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日擦牙。
25、长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陈粟米汤送下。每天服二次。
26、蜈蚣咬伤。嚼香附涂搽,立效。
附方:香附为疏肝、理气、解郁的要药。治经行腹痛、月经不调等妇科病,香附也是必用的药物。李时珍称本品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可以说
香附子酒
香附子酒
配方:制香附30克,小茴香20克,白酒毫升。
制作方法:将香附、茴香浸于白酒中,泡7~10天后可以服用。
功效与主治:温中理气。用于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痛、小腹疼痛。
服法:每日3次,每次10毫升。
说明:本酒亦可以用香附子9克,小茴香3克,白酒25毫升,加水适量,煎服。
药店红宝书
专注门店精英成长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