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热土连起创新链大亚湾加速构建1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0.html

在大亚湾区科创中心孵化楼里,来自港科大的曹文彬正为抗菌材料项目的落地忙碌着;

在他的楼下,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则忙着和研究生讨论纳微胶囊的产业化路径;

在孵化楼窗外不远,是葱翠的红树林和碧波荡漾的大海,是正在喂料试投产的惠炼二期炼油项目,是光弘科技、长润发、科莱恩、博磊达、敏华控股等一大批在大亚湾增资扩产的企业项目。

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亿元。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十二五”期末和“十三五”期间,大亚湾区先后出台《大亚湾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年)》,启动升级发展“”行动,制定了“五个提升年”活动方案。

围绕该目标,大亚湾区全面铺开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海洋、旅游等各类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全面对标深圳,规划建设临深“1+N”创新产业聚集区,主动承接深圳创新产业溢出和创新资源辐射,加快创新产业发展。

这些举措取得丰硕成果。年,大亚湾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亿元,比年增长8.7%(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年增长5.5%,年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90.9亿元,比年增长23.6%,年均增长11.2%。年至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亿元,两年年均增长36.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亿元,是年的1.27倍,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处于较好水平,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达到82.5%;税收总额.9亿元,占全市的34.4%,为全市税收作出较大贡献。

今年1-6月(初步统计),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1.5%。其中石化产业工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2.5%。

全球引资打造产业链

石化图谱中诞生“优等生俱乐部”

石化产业的“招商图谱”成为大亚湾围绕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用产业链打造创新链的一张名片。在招商图谱指导下,大亚湾区锁定全球强和国内行业排头兵,先后引进普莱克斯、东进世美肯等一批优质项目。目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亿元,其中,世界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九成,石化区“优等生俱乐部”基本建成。

此外,该区充分利用汽车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顺利推进日上光电一期、洲明LED一期、光弘科技二期、东风本田一体化、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件一期、住成二期线速等项目。

年以来至年6月,全区招商选资新签约项目宗,总投资额.84亿元。年以来至年6月,新动工项目宗,投资额.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41亿元。新竣工项目宗,投资额.87亿元。

目前,大亚湾区加快构建“1+4+N”现代产业新体系,已形成以石化为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汽车等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和滨海旅游为四大主导产业的“1+4”产业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其中,炼化二期全面建成投产后,炼油乙烯规模将跃升至全国前列,石化区产值有望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年,全区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亿元,增长20.8%,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年,该区电子信息、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分别比年提高16.8%及35.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及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年提高6个百分点及3.2个百分点。同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亿元,创历史新高,比年增长.7%,年均增长84.3%;实现盈利企业92家,盈利面为74.8%,比年提升4.1个百分点。

湾区热土连起创新链

深港惠融合加速高端要素聚集

实施产业优化提升活动以来,大亚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硕果累累,背后是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和落实。

年,大亚湾出台“1+7+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创客扶持政策,年财政科技投入2.27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4.3%,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全社会RD经费支出15亿元,占GDP比重3.41%,比年增长1.27个百分点。

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大亚湾的创新队伍不断壮大。累计引进进站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7人、长江学者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专家2人、惠州市“天鹅计划”领军人才13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3个进驻科创园。在第三批“天鹅聚惠工程”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中,来自大亚湾区的离子液体开发团队、高速光通信光器件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团队等5个科技创新团队入选,数量占全市入选名单一半,入选的创新领军人才数居全市各县(区)第二。

随着人才不断聚集,创新平台不断增加。大亚湾科创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截至年6月,大亚湾科创园孵化器现有在孵企业84家,毕业企业43家,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0多个。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成为省内唯一的专业服务石化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20家、27家,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家、孵化器2家,组建院士工作站1个、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目前,正积极筹建国家千人计划化工(惠州大亚湾)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惠州研究院。

在政策、人才和平台多重合力支撑下,大亚湾的创新能量不断聚集。大亚湾区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实现专利申请件,比年增长1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件,比年增长%。

为引导国企与民企合作共建,大亚湾盘整西区中海科技新建厂房、西区成松公司新建厂房资源,该区科创中心与欧蒂姆公司、湖工成松公司签订孵化体系合作框架协议。欧蒂姆加速器今年初投入运营,欧蒂姆众创空间即将投入运营;成松产业园正在建设一期项目,预计年底可竣工,可有效缓解场地问题。

临近深港是大亚湾发展的区位优势,为细致跟进港科大教授项目工作,该区科创中心指定专门工作人员跟进港科大教授项目服务工作,协助陈国华教授的高性能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温维佳教授的安全长效纳米抗菌材料项目、高福荣教授的模塑集成智能制造技术产业项目分别注册公司。

为吸引更多周边城市的高端要素集聚,大亚湾主动对接香港、深圳、广州的创新企业和创客,今年第一批引进的8宗孵化加速项目涵盖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包括高性能耐热稀土镁合金开发及应用、可穿戴智能医疗信息采集电子设备等一批科研实力强、产品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优质项目,正在进一步打开引进、培育和发展精细化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局面。

数据显示,年,在国际油价低迷、国内化工品市场持续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该区地区生产总值(GDP).8亿元,比年增长8.7%(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年增长5.5%,年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90.9亿元,比年增长23.6%,年均增长11.2%。年至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亿元,两年年均增长36.5%。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年的1.27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达到82.5%;税收总额.9亿元,占全市的34.4%,为全市的税收作出较大贡献。

14年科研生涯后“下海”创业

曹文彬团队促新型抗菌材料项目落户大亚湾

7月6日上午,在大亚湾区科创中心孵化楼里,接过曹文彬的名片,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有些学生气的年轻人和“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的名头联系起来。

从年到年,曹文彬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度过14年的研究生涯,年到年读博期间还休学到中关村的中科院物理所学习。在北京期间,他感受到社会对创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csdscy/13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