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53920294540497&wfr=spider&for=pc
中医学中没有乳腺癌的病名,但通过对大量中医古代文献的系统研究,现代医学中的乳腺癌与古代中医“乳岩、石奶、番花石榴发、乳嵒、乳石痈、妬乳、乳核、乳痛坚”等极为相似。其临床症状以乳房肿块为主,初起如豆,渐如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坚如岩石,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晚期肿如堆粟,或如覆碗、如岩,久则破溃,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痛连胸腋,此疾妇人为主,男子偶见。
《内经》称之为“石瘕”。我国最早的病机专著《诸病源候论》称为“石痈”,并有较为形象的描述。如曰:“石痈者……亦是寒气客于肌肉,折于血气,结聚而成,其肿结痈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此寒多热少,?如石,故谓之石痈也”。
乳岩,《外科大成》有详细记载,如曰:“乳中结核,不红热,不肿痛,年月久之,始生疼痛,疼则无己,未溃时,肿如覆碗,形如堆粟,紫黑坚硬,秽气渐生。已溃时,深如岩穴,突如泛莲,痛苦连心,时流臭血,根肿愈坚,斯时也五大俱衰,百无一救,若自能清心涤虑以静养,兼服神效瓜蒌……可苟延期而已。”并强调指出“中年无夫者,多为不治。”《丹溪心法》:“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则病乳岩。”强调了乳岩与精神情绪的意义。朱丹溪还最早记载了乳岩,并提出了诱发因素,如曰:“馆试屡下,意不能无邪,夏月好以手捋乳头”。
上述说明,中医对乳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不仅对乳癌的症状、预后进行了描述,而且许多古典文献都提出了治疗大法及预防措施,尤其可贵的是强调了精神因素与乳癌的关系,并注意到了男性乳癌的严重性。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乳头属是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外侧属足少阳胆经。乳岩的形成多为七情所伤,血气枯槁,忧郁伤肝,思郁伤脾,经络枯涩,痰气郁结,阴极阳衰,患难惊恐所致。男子多由房劳,耗伤肝肾,妇人多由郁怒亏损肝脾。同时发现尼姑及女霸居的妇女患此症者较多,这与西医的认识有相同之处。
治法治则
中医认为乳岩的治疗大法概括起来疏肝清热、清肝解郁、养血调肝、益气养荣、清气化痰、大补气血、健脾和胃等等。其次艾灸法、敷贴法、气功导引法亦多有应用。
元代朱丹溪制青皮甘汤,清代王洪绪犀黄丸醒消丸、小金丹,张王路偶用大剂人参治支,蒋宝素用龙胆泻肝汤,付山、高思敬用化岩汤曾多获奇效,我科名老中医认为“肿瘤非常病,治疗非常药”多采用消痰、散结,以毒攻毒中药,段老在犀黄丸基础上研制“西黄解毒胶囊”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
食欲缺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精神委靡,体倦乏力,神疲懒言,痰多清稀,大便溏薄或排便无力,小便清长。水肿或消瘦,舌质淡或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脉细弱。
益气健脾,温阳补肾。
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炒)15g,茯苓15g,山药15g,薏苡仁15g,陈皮10g,神曲(炒)12g,麦芽(炒)、谷芽(炒)各12g,菟丝子12g,女贞子12g,肉苁蓉12g。每日1剂,水煎服。
便溏不止或大便水样者,重用黄芪、党参,加五味子收涩止泻;兼脾肾阳虚者,加附子、吴茱萸等益肾健脾。
2、阴虚津亏
胸闷胁痛,头晕眼花,口唇干燥,咽喉疼痛,牙龈肿胀,虚烦难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养阴益气。
沙参麦冬汤合增液汤等加减——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天冬15g,麦冬15g,知母12g,天花粉30g,石斛12g,玄参12g,党参15g,生龟甲(先煎)30g,鳖甲(先煎)15g,陈皮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不寐重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大便秘结难下者,加肉苁蓉、何首乌、火麻仁润肠通便。
3、气血两虚
神疲乏力乏,少气懒言,心悸气短,面苍神淡,失眠盗汗,月经愆期,量少色淡或闭经,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益气养血。
人参养荣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0g,熟地黄12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2g,五味子6g,远志(炙)6g,酸枣仁12g,鸡血藤30g,桂心(后下)3g。每日1剂,水煎服。
若偏寒者加细辛以温阳散寒;偏热者加夏枯草、蒲公英以清解肝胃之热。
4、肝肾亏损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目眩,月经失调,面色晦暗,耳鸣健忘,消瘦,病灶局部溃烂,舌质红降,舌苔少,脉细数或细弦。
补益肝肾。
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龟鹿二仙胶或《金匮》肾气丸等加减——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牛膝10g,菟丝子12g,鹿角粉(冲服)5g,生龟甲(先煎)30g,党参12g,阿胶(烊化)10g,肉苁蓉12g,何首乌(制)15g。每日1剂,水煎服。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者,加麦冬、桑椹滋阴降火;溃烂流脓血者,加大黄、黄柏、土黄连、苦参制成洗剂,局部冲洗治疗。
5、肝气郁结
心烦易怒或精神忧郁,胸闷胁胀,失眠健忘,阵阵叹息,乳房结块,胃纳欠佳,口苦咽干,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或沉弦。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逍遥散加减—柴胡6g,枳壳12g,陈皮10g,香附10g,郁金12g,当归6g,白芍15g,瓜蒌15g,白术(炒)15g,延胡索12g,茯苓12g,浙贝母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乳房腹痛明显者,加川芎、橘核、青皮增强行气止痛之功;情志不畅,多怒抑郁者,加佛手、木香理气畅中。
6、痰湿蕴结
乳房肿块,质硬不痛,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固定不移,局部皮肤收缩凹陷如橘皮状。胸胁胀闷,痰多难咳,纳少腹胀,肢体沉重倦怠,或兼痰核、瘰疬,舌质淡,舌苔厚腻,脉弦滑。
化痰利湿,软坚散结。
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15g,昆布15g,山慈茹12g,半夏(姜制)12g,浙贝母12g,青皮、陈皮各10g,夏枯草12g,土茯苓12g,泽泻10g,薏苡仁15g,当归9g,苍术10g。每日1剂,水煎服。
胸胁胀闷重者,加香附、佛手宽胸理气;痰湿夹热,见苔腻、脉滑数者,加瓜蒌、黄芩、鱼腥草清热化痰。
7、瘀血内阻
乳房肿块迅速增大,坚硬灼痛,皮色青紫晦暗,边缘欠清,周围固定,推之不动。头痛失眠,面红耳赤或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月经失调,痛经或闭经,经色暗或有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粗胀青紫,脉细涩或弦数。
活血化瘀,消积破结。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g,红花12g,熟地黄12g,当归6g,川芎9g,赤芍12g,牛膝10g,丹参15g,王不留行12g,炮穿山甲(先煎)10g,路路通12g,全蝎5g,露蜂房30g。每日1剂,水煎服。
若肿块大于3cm者加服人参养荣丸,每次1丸。
8、热毒壅盛
乳房肿块迅速增大,伴有发热,间有红肿,甚者破溃呈翻花样,血水外渗,或疮面恶臭,溃难收口,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消瘦乏力,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厚,脉弦数。
清热解毒,凉血降火。
清瘟败毒饮或五味消毒饮加减——生石膏(先煎)30g,生地黄15g,知母12g,栀子10g,连翘15g,牡丹皮12g,竹叶12g,玄参12g,赤芍12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漏芦30g。每日1剂,水煎服。
毒热盛、疮流脓血者,加芦根、冬瓜子清除脓毒,也可配合外治法;大便不通,加生大黄、黄芩通腑泄热。
9、冲任失调
乳房肿块,月经前胀痛明显,或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烦劳体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调理冲任,补益肝肾。
龟鹿二仙胶加减——龟甲(先煎)10g,鹿角粉10g,女贞子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5g,生地黄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青皮10g,栀子10g,香附10g。
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腹泻、便溏者加山药、扁豆。
辨病选用抗癌作用的药物:生天南星、生半夏、红娘子、蜈蚣、三棱、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
晚期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晚期乳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包括术后复发转移)晚期乳腺癌一般指肿块较大,出现远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或手术后复发转移不能再次手术的病人,这部分病人在乳腺癌有相当的比例,通过我们多年的经验,大部分晚期乳癌病都经过多次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并对化疗产生抗药,对这部分病人应从中医中药为主,西医西药只能作为辅助对症处理,以便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