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
来源:新浪财经
原标题:吕随启:两会政策取向、疫情影响差异性与投资机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篇幅只有不到一万字,然而对于年中国经济形势、政策取向、政策措施等问题却做出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其中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加强理解。
一、中国经济未来战略方向与政策取向
首先,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六稳和六保,没有设定具体增长经济工作目标。这一基调表明年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从一稳到六稳,从六稳到六保,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了,已经从单一问题变成了系统综合征;表明中国经济问题的性质已经由“稳”变成了“保”,有的领域甚至需要“促”;至于政策措施的效果则由“是否稳得住”变成了“是否保得住”;相应的说法也会从原来的“稳中有变”调整为“保中有变”?从国内外对于年中国经济的预测来看,基本上以大约1%的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悲观判断为主。由于全球受到疫情蔓延、扩散的影响,使得经贸形势等不确定性较大,在一季度GDP增速仅有-6.8%的情况下,设定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大大上升了,必须留出更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总理报告中讲到的“六保”、“六稳”实际上也是此前政治局会议精神的延续。可以说,“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战略方向和政策取向的主基调。
其次,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政策的空间大幅压缩、取向更加积极有为、力度甚至略超预期。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一季度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居民居家隔离,政府的税收收入大幅减少,这使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能力和空间被大大压缩了。其实,赤字货币化问题的争论白热化正是财政政策捉襟见肘的反应。尽管如此,政府财政政策依然采取了更加积极进取的政策取向,而且力度远远超出了预期。从具体的数字来看,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元,基本符合预期,地方专项债规模从预期的3.4万亿增加到3.75万亿,企业新增减负2.5万亿,赤字率较此前预期的3.5%提高到3.6%。这些政策措施不仅围绕“六保”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刺激的力度,而且在基本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障等层面也做出了积极安排,把促就业、保民生放在了不容忽视的位置。无论如何,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以减税降费、增加支出为主要内容。
再次,就央行货币政策而言,货币政策延续了稳健宽松、灵活适度的主基调,与此前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基调基本一致。央行强调实施逆周期调节,并用市场化手段降低实际利率。在这一政策取向之下,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持续采取宽松的政策手段维持流动性宽裕,数次下调法定准备率,并持续通过再贷款等措施持续注入流动性。央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表现在,利率持续下行,基本符合预期。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经提到,“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总理报告中对于货币供给增长率虽然没有设定具体指标,但是强调了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因此,二季度以后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第四,就产业政策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产业多重并举,把握新老基建相关机会。一方面,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比年增加一倍,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若按户均改造投资约9.5万元估算,今年旧改投资规模约亿元。类似在电梯、建材、家电家居等行业机会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