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艾草香

简述

艾叶草,又称艾蒿、艾草,是我国南方普遍都有的一种植物,在广西桂林,更是直接用艾叶草的叶子包米饭来做着吃的。中国传统的中药植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作用。艾叶防瘟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因此艾草成为那个时候防瘟疫的功臣,现代医学药理证明艾草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其对病菌有着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防治的作用。

艾草的故事

相传古代行军打仗,军人们每到一处都要四处寻找艾草。将找来的艾草燃烧,艾草产生的烟和热气会贴着热气走。遇到有水源的地方,艾热便将水汽蒸发。古人根据这个原理,只要看到哪里有水汽冒出,便大致判定这个位置会有水源。喝完水,又可以继续打仗。

医用价值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阴虚血热者食用艾叶的时候要慎重。

用法

1.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

2.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

3.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4.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

艾叶泡脚,祛病强身

艾叶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性温、味苦,有止吐血、止咳化痰、利阴气、辟风寒等多种功效,艾叶泡脚可以起到一定的祛病强身的作用,但是艾叶其性偏温,患有热性疾病者暂不宜使用。艾草加花椒可以除脚汗、脚臭、脚气;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手脚麻或瘀血等;艾草加姜片可缓解风寒感冒、关节病、咳嗽等。

艾灸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得“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主要位于: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毛皮”,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选养肺。

艾草食用

母鸡艾叶汤。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眼多梦,小腹冷痛等

艾叶甜汤。主要针对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艾叶饼。据说艾叶饼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一般在月中的妇女可以多吃一点,而且对于预防感冒也有很好的作用。

艾叶阿胶粥。这道食谱具有止血的作用,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血量比较大的话可以适量服用。

吃艾草的最佳时间

春夏二季吃艾草最佳,能祛除体内恶寒。

艾草的选购方法

1.种植的艾草比较高大,杆粗,叶厚;野艾矮小,且有座地现象,只有扎堆的才会有稍高的几根。

2.种植的艾草叶不但厚,而且页面背部白绒稍厚,有绒毛;野艾不但叶薄,页背面基本没有白绒,只有一层薄薄的青绒。

3.整体来说种植的艾草看,上去比野艾白;野艾草则青色为主。

4.种植的艾草晚上所有叶子会闭合,所以纯阳,有点像花生叶,或者含羞草;野艾则没有这一特点。

食用禁忌

艾草本质是一种植物,平时其实食用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一些禁忌症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今天主要列举以下两点:

1、最好在饭后半小时之后食用:因为这样会可以帮助消化,不至于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2、一般阴虚血热者最好不要食用:因为食用艾草的话会加重这些病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fz/14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