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又名赤参、山参,由于皮丹红而肉紫,故又被称为紫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之一。
丹参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对于其功效,《妇人明理论》曾记载:“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当归)、地(地黄);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因此,也就有了“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
今天学习方和谦先生运用丹参的经验。
一
丹参苦微寒,入心、心包经,说明其为入血分之药味。能活血祛瘀、调经、清血热、除烦满。
首先从归经上讲,丹参是治疗心脏疾患的要药,其功效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在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中成药中,许多均有丹参的成分,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丹七片、安神补心胶囊、心可舒、丹参注射液等,并且临床疗效肯定。
方师在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病时处方中经常配伍应用这味药。
二
第二,丹参入血分,则显而易见治疗妇科病经常应用之。
方师对于月经不调之中的月经量少不畅或瘀滞不畅经行腹痛的患者,经常用自拟经验方“和肝汤”(当归、白芍、北柴胡、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香附、苏梗、大枣)加丹参,但一般用量为6g。
方师用此药比较谨慎,认为丹参苦寒,量大则反使血滞,量小则既起到活血化瘀调经的作用,不致出现副反应;
并认为“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说,是在四物汤的功用为凉血活血之时,两者功用相同,四物汤组方应为: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这样是比较贴切的;
至于四物汤为养血补血和血之时,两者就迥异了。
三
第三就是用于痈肿疮毒方面。
丹参苦寒,故可清血分之热,又加之有活血祛瘀之功,对于因毒热燔灼,气血壅滞而形成的痈肿治疗就十分贴切。但此时用量就宜大,否则对于壅塞之况就无冲击之力了。
所以,方师在把握丹参的用量时,是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体质,酌情加减,认为不是量越大效越高。
丹参的临床医案
一
治疗下肢静脉炎:方用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延胡索、白芷各50克,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3次,每次1丸。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病多因寒滞血脉、瘀阻不通所致。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之法治之,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加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补血活血;加黄芪、茯苓补气,利水消肿;加桂枝、附子、肉桂温阳逐寒;加牛膝、杜仲、秦艽、羌活祛湿除痹;加五灵脂、延胡索、白芷、蜈蚣、全蝎通络止痛。长期服用,必收良效。在临床中治疗多例,多在3个月时出现明显疗效,浮肿消退,下肢力量增强,6个月多能复元。
二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用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葛根、山楂、郁金各50克,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瓜蒌、川楝子、延胡索、生地、炙甘草各50克。气虚者加黄芪、红参各克。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3次,每次1丸。方中活络效灵丹加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活血化瘀;加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强心生脉;加葛根、郁金、山楂、瓜蒌、川楝子宽胸理气;加生地、炙甘草,仿《伤寒论》炙甘草汤之意,以缓解“心动悸”之症;年老气衰,故加参芪以补之。所用药物,皆对证而设,故能收效。
三
治疗手臂肿痛:方用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川芎、三七、蒲黄、五灵脂、车前子、茯苓、黄芪、鸡血藤、白术、桃仁、红花、泽泻、苍术、牛膝、黄柏各50克,全蝎30克,蜈蚣10条。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患者张某某,男,29岁,左右手红肿疼痛,双手轮换发作,双臂僵硬,失去劳动能力。多方求医,久治不愈。余诊为热痹,投以活络效灵丹加三妙散(黄柏、苍术、牛膝)清热燥湿;加桃仁、红花、鸡血藤、川芎、三七,活血化瘀;加黄芪、车前子、茯苓、白术利水消肿;加蒲黄、五灵脂(失笑散)、全蝎、蜈蚣通络止痛。服用一料丸药后,收效明显,手已不肿不痛,恢复劳动能力。再用一料以善后。
上零零医app
寻找丹参粉~
1.本文内容不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医生面诊,仅供交流学习。
2.文章内容节选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方和谦》和《中国中医药报》-03-13第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