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七医栈——研路有我
回复即可获得考研时间安排
(如果有错误记得告诉我,一个人码字,一个人检查有时候看不出来)
中医诊断学
第三节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寒证与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
二、寒热转化、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的表现类型与机理分析
中药学
第十八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半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脾胃肺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
1.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呕吐反胃(“各种呕吐”)
3.胸闷痞满,胸痹结胸,梅核气
4.瘰疬瘿瘤,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5.湿痰内盛、胃气失和之夜寐不安
6.中寒内盛、阳气不运之冷积便秘("善治脏腑湿痰”)
用法用量:煎服,3~9g
外用适量,磨汁或研末酒敷
温中化痰,降逆止呕
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生品内服宜慎,生品外用,内服制用
注意事项:性温燥
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妊娠期
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
、天南星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肺肝脾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
1.顽痰咳嗽
2.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4.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疼痛(“祛风痰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9g,内服宜制用
生品外用适量,研末以酒或醋调敷
注意事项:生品内服宜慎
阴虚燥痰及孕妇
、白附子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胃肝
功效: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燥湿化痰)
主治:
1.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
2.偏头痛,痰厥头痛
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痈疽肿毒(“祛风痰常用,逐头面风痰")
用法用量:煎服,3?6g
研末服,0.5~1g
外用适量生品慎用,生品外用,内服制用
注意事项: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
孕妇
、芥子
性味归经:辛温肺
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
1.寒痰喘咳,悬饮胸胁胀痛
2.痰滞经络,肢体麻木疼痛,关节肿痛,痰湿流注,痈疽肿毒
3.冷哮日久(外敷穴位)(“善散皮里膜外之痰”)
用法用量:煎服,3~9g,不宜久煎,用量不可过大,易引起腹泻
外用有发泡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走窜
非顽疾、体壮邪实者
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
、旋覆花
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肺脾胃大肠
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活血通络
主治:
1.痰饮壅肺或痰饮蓄结证,风寒咳嗽,胸膈痞闷,喘咳痰多
2.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3.气血不和胸胁痛(配香附)(“肺胃气逆病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9g,包煎
注意事项:1.阴虚劳嗽2.津伤燥咳
、白前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肺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主治:痰多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专主肺家,为治咳嗽降气之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对胃有刺激,用量不宜过大
注意事项:肺虚干咳者胃溃疡和出血倾向者
、皂荚
性味归经:辛咸温有小毒肺大肠
功效: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祛风杀虫止痒
主治:
1.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痰阻喉痹
2.顽痰喘咳,咳痰不爽(“稠痰黏肺”)
3.大便燥结(“通肺及大肠气”)
4.疮痈疖肿,皮癣
用法用量:1?1.5g,多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内服剂量不宜过大,过量易引起呕吐、腹泻
非顽痰实证体壮者
气虚阴亏,孕妇,有咯血,吐血出血倾向者
不要重复添加,群满了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