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瘤肿瘤疼痛一场本可避免的生死折

肿瘤疼痛,“死去活来”的那种,像被摄去了魂魄。肿瘤疼痛患者甚至害怕天黑,因为肿瘤带来的疼痛,总在夜晚剧烈又尖锐地爆发。肿瘤疼痛比生孩子遭罪多了。生孩子是阵痛,疼痛不久就会过去,但肿瘤疼痛是24小时地疼,几乎每天都疼,生不如死。

一、如此可怕的肿瘤疼痛?

1、肿瘤疼痛的大数据

肿瘤疼痛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数超过万,每四个初诊患者中就有一个发生疼痛。肿瘤晚期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则高达6成至8成。其中每三个患者中就有一个达到重度疼痛。

肿瘤疼痛级别若以0到10分计算,肿瘤重度疼痛分数为7到10。肿瘤疼痛是慢性疼痛里级别很高的一类。引起肿瘤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三种:肿瘤直接相关、抗瘤治疗引起、以及焦虑、抑郁等社会心理类非肿瘤因素。

2、肿瘤疼痛的危害性

肿瘤疼痛会让患者寝食难安,会摧毁抗瘤治疗的基础——患者的身体与精神。特别恶性的肿瘤,比如说胰腺瘤,一般预期生存时间是半年到一年。但如果肿瘤疼痛不控制,半天都过不去,患者就得痛不欲生,活不下去了。

让患者免于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因为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提高肿瘤患者的预后表现,更重要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在生命尽头,维护为人的尊严。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肿瘤患者仍然在普遍忍受疼痛折磨。

3、痛不欲生的肿瘤疼

比如肝瘤疼痛,遭遇的疼痛就有许多种:先是肝部疼,随着肿瘤转移到胸壁,疼痛也即跟着咬住胸口,再往后,疼痛蔓延开来,人躺在床上,只要换个姿势就浑身都疼。肝瘤疼痛“像小刀在摩擦骨头”,逐步撕碎患者的忍耐极限和意志。

西医止痛药用量没有极值,效果欠佳,药量用少了,又没有效果;药量用多了,患者吃止痛药会便秘、呕吐,这是肉眼可见的止痛药物副作用。

止痛药也不管用,疼痛反复侵袭,每一分钟都似乎被无限地拉长。疼得直喊“妈”了。肝瘤疼痛在夺走人的睡眠和食欲以后,还把人耗得筋疲力尽。实在受不了,甚至不得不注射吗啡。除了忍疼以外,西医医生对此也没能有效地止痛。

二、肿瘤疼痛的治疗探索

1、肿瘤疼痛的可控性

事实上,大多数患者的肿瘤疼痛可控,对患者的睡眠、食欲、心情和精神不再产生显著影响。对于慢性肿瘤疼痛治疗,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肿瘤疼痛治疗的药物。像疼痛本身是主观感受因此存在巨大差异一样,阿片类药物在个体身上的效果也不同。

肿瘤疼痛诊疗规范中对于药物类型的选择、剂量的确定以及不良反应的控制都有明确的建议。对于常见的对于阿片类药物的便秘等不良反应,在给药初期,应该注意并配合使用通便类药物等提前干预。而对于抑呼吸等严重不良反应,通过逐渐加量、给药期间密切监视、使用催醒药物等手段也可以有效预防。个体化给药是肿瘤疼痛诊疗里,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疼痛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个体差异巨大。止痛药用量的确没有极值。

肿瘤疼痛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流程,其实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步骤,并非吃止痛药那么简单。规范的肿瘤疼痛诊疗需要对患者的疼痛作出正确专业的评估,其中包括患者既往的疼痛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目前的疼痛评分,以及与所患疾病相关的情况等。量化、动态的评估是肿瘤疼痛规范化治疗的根本。评估完成后,确定止痛给予的初始药物和初始剂量,进行进一步的药物剂量滴定,然后确定合适的剂量。在这个过程中需重新评估疼痛,确定药物疗效,判断副作用等。其中可能涉及疗效不佳,剂量调整,增加辅助用药等,这是一个复杂的临床过程。肿瘤疼痛诊疗规范有“”原则,即在3天内,将肿瘤疼痛等级降低到3分以内,每天的爆发性疼痛次数降低到3次以内;还有“”原则,即在1天内,将肿瘤疼痛等级降低到3分以内,每天的爆发性疼痛次数降低到2次。

2、止痛无门的肿瘤疼

国内肿瘤疼痛控制的现状为理念先进,现实落后。只有在止医院里,肿瘤患者的疼痛问题才能得到规范化处理。大量的肿瘤疼痛患者仍然止痛无门。一方面原因,来自医生缺乏重视,且用药经验不足。另外一方面则是,患者和医生对止痛药成瘾根深蒂固的误解与恐惧——止痛药,尤其是阿片类止痛药所带来的成瘾担忧。这种担忧让许多中国肿瘤患者活在疼痛折磨之中。也成为肿瘤疼痛治疗在中国面临的障碍。

相当一部分患者,一听说阿片类药物,内心还有抵触。成瘾风险和担忧是目前使用阿片类止痛药需直面的问题。成瘾性是阿片的一个属性,一定要正视它。但针对肿瘤疼痛,只要规范应用,成瘾概率很低,前提是规范。成瘾机制一般是当药物浓度在人体内出现连续波峰时,患者容易出现欣快感,反复几次之后就会产生依赖,引起成瘾。针对这一风险,肿瘤疼痛止痛治疗强调规范、合理和科学用药。国内肿瘤疼痛诊疗规范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设置了起始剂量,关于确定用量和停止用药,均强调采用渐进式的方法。

除了认为阿片类止痛药本身容易成瘾外,长期使用也会让人上瘾是另外一个担忧。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后,经过医生评估,止痛药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用。伴随着肿瘤治疗进程,疼痛可能会减轻,此时止痛药也会慢慢减量直到停药。此外,国内对于精神和麻醉类药物的管理,对于预防阿片类止痛药的滥用和成瘾问题,具有控制作用。

3、疼痛之外的肿瘤疼

为预防“药品”变“毒品”,各国针对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均采取特殊的管制措施。国内对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同样实行列管,医院内有具备资质的专人负责相应药品的处方管理。在国内,阿片类止痛药几乎都在列管目录中。

医院在实践中往往“一刀切”,对于管制清单上的止痛药往往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也更加敏感。肿瘤疼痛患者成为付出代价的一方。这造成在医院,要么所需的止痛药没有配齐,要么医生不愿意给患者用。这是疼痛之外的疼。

国内肿瘤疼痛治疗参差不齐的背后,还涉及更深层次问题。止痛需求迫切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往往难得到有效救治,原因在于,国内缺少充足的临终关怀病房,肿瘤科室人满为患。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想切割医院,因为肿瘤疼痛住院,谁会收你?医院掌握肿瘤疼痛诊疗的技术,也不愿意接收主要诉求是止痛的肿瘤患者。同时,手医院科室创收的手段,基本都不再适用这类病人,医院带来的经济收益十分有限。没有什么盈利的病人,很少有人愿意承担。曾经风行一时的肿瘤疼痛规范病房试点,现在在各地偃旗息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三、肿瘤疼痛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经络壅塞是肿瘤疼痛的基本病机,“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是肿瘤疼痛的主要病机。肿瘤疼痛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多是因虚而得病,因实而致痛,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症。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疼痛有效、经济、副作用小,大大地丰富了肿瘤疼痛治疗的内容。中医治疗肿瘤疼痛主要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

1、中医治疗肿瘤疼痛内治法

包括辨证施治、经典方和自拟专方。其中辨证施治是根据疼痛的成因辨证为气滞、血瘀、痰浊、热毒、虚损等,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气滞者可用行气止痛的方法,,常用柴胡、青皮、香附、佛手、陈皮、川楝子、乌药、厚朴、八月札、枳实、木香等。血瘀者可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益母草、王不留行、当归等。痰浊者可用化痰止痛的方法,常用半夏、南星、贝母、昆布、僵蚕、皂荚、甘遂、山慈菇、瓜蒌等。热毒者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常用半枝莲、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山栀、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败酱草、龙胆草、山豆根、蚤休、苦参、大黄等。阳虚者可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常用附子、肉桂、细辛、干姜、丁香、乌药、桂枝、川椒、荜茇、小茴香、吴茱萸、川乌等。

2、中医治疗肿瘤疼痛外治法

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同内治之理。中医外治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多采用可以经皮肤吸收的药物,局部使用大多数有局部止痛作用。所使用的药物多为活血破瘀、芳香或有毒药物,如蜈蚣、壁虎、水蛭、马钱子、川乌、南星、蟾酥、乳香、没药、冰片等。

3、中医治疗肿瘤疼痛优势

在于运用中医思维、中医中药毒副作用低特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基本不存在吗啡类药物导致的便秘、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头晕等等不良反应,也不存在耐药性、戒断和成瘾问题,使得中医中药在肿瘤疼痛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网络内容摘编)

人物链接:赵春天

赵春天,名老中医,肿瘤专家,中医世家出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历任中国抗瘤协会专业会员,传承国医古方改良精进专家组组长,中医抗瘤消瘤体系传承发扬者,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特邀专家,现任医院肿瘤科主任。赵春天主任从医30余年,坚持以“不言放弃”的毅力、以“博采众家”的精神,专攻中医肿瘤领域,融会贯通中医典籍,结合现代肿瘤治疗技术特点及临床诊疗经验,加以修正补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治瘤体系,即“中医抗瘤消瘤体系”。“中医抗瘤消瘤体系”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学术指导思想,标本兼顾治疗,既能减轻改善患者当前出现的症状问题,也可以让患者病情稳定下来,保持在一个良好状态。

赵春天主任不负外公赐名“赵春天”,希望能够“妙手回春”,给病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始终坚持践行“让广大肿瘤患者健康、快乐、有尊严的活下去”的宗旨和人生信念,用自己的医术在中医治疗肿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及推崇。病源已经逐渐覆盖到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各省,还曾被邀到国外给人看病。

赵春天主任既继承了传统中医的精髓,又掌握了现代中医科学知识,多次应邀参加中医治疗肿瘤讲学及学术交流,终于人如其名,成就“妙手回春,大家风范”。赵春天主任众多事迹为媒体所要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ys/15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