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释放ldquo第三产业ldq

创新,释放“第三产业“活力

——城市服务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纪实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如何让创新工作色彩斑斓,百花齐放,切实地为生产经营服务新创,为公司发展添力,需要永无止境地探索,持之以恒地实践,职工创新工作室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创新,让城市服务集团在相关产业发展的大潮中迅速崛起,从服务企业到服务社会,在转型升级的步伐中,成功践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年外部市场收入占新增销售收入的90%。

“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昨日,城市服务集团负责人谈到职工创新工作室时感触颇深。年该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如雨后春笋,经过一年的发展壮大,11家创新工作室成员达余人,打造了职工成长的培养基地、全员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生活服务技能的传播基地,成为城市服务集团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驱动力。

创自主新,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所在

一直被标榜为“武钢生活后勤企业”的城市服务集团改革转型,走出厂区大院,放眼国内外市场,拼什么?“有创新才有竞争力,才能源源不断焕发发展的生机。”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存在整体科技含量较低、高技能人才比例少、创新成果影响力小等不利因素。正因如此,职工的自主创新更能释放第三产业活力。

单纯模仿按行政建制的车间、班组设立创新工作室显然不行。服务产业内同一专业公司势必造成创新工作室的同质化,为数不多的高技能人才难以形成合力。这都与职工创新工作室汇聚人才、团队创新、多出成果的设立初衷相悖。

为此,该公司领导带领工会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确立了“按经营服务领域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思路,确定了一批培育对象,有计划、分层次创建。在中式烹饪、自来水生产、幼儿教育、养老服务等11个领域,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汇聚劳模、技师和高级技师人,形成实力强劲、制度完善、目标明确的职工创新氛围,让全员创新落地生根。

从“五步工作法”到“三个没想到”

“应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摆在了城市服务集团各级工会干部和创新工作室成员面前。结合城市服务的行业特点,该公司逐步摸索提炼出集交流培训、导师带徒、实战演练、教材汇编、推广应用于一体的“五步工作法”,使创新工作室工作标准化、活动常态化、成果效益化;并且设立30万元年度“职工自主创新奖励基金”,在资金保障、规范建设、监督考核等方面形成创建合力。

在创新土壤的培育下,“分散式”个人创新很快变为“集群式”团队创新。何慧霞、汤敏、沈朝明、王旭鹏等11个劳模、技师率先担当领头雁成立工作室,一批创新成果先后应用于幼儿教育、烹饪工艺、绿化养护等生产领域。“慧霞成长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方式,培养出武钢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和武钢“十佳杰出青年”等一批批幼教名师。成员在省市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率高达90%以上,并成为湖北省首批“国培计划”重点培训基地,获武钢首批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随后,以示范为引领,各专业公司横向交流、纵向融合的创新工作室网络交流平台逐步形成。

年6月13日,武钢工会主席张翔一行到汤敏工作室视察,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城市服务集团有一个这么有特色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没想到有这么一群执着的研发队伍,没想到工作室还做了这么多有成效的工作”,并鼓励汤敏工作室努力成为快餐食品饮料公司的食品研究中心。

打造三个基地,予我长袖我必善舞

回眸,城市服务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功能全面辐射,在百花齐放中吸引越来越多地一线职工自发参与。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身技艺得传递。”全年签订导师带徒协议48对,组织培训82场次,培训职工余人次。职工技术运动会,工作室成员现场指导点评,累得口干舌燥。创新工作室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和实战演练,成为职工岗位成长、技能提升的培养基地。工作室成员人人有任务,作为“师傅”必须指导一项技术攻关活动、完成一项技术攻关课题、撰写一篇专业技术论文、带出一个好徒弟、讲一堂专业技术培训课。

年,职工创新工作室汇聚技术力量,激发创新思维围绕生产经营重难点,确立技术攻关课题24项,形成成果22项,成为全员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沈朝明工作室年节约药剂成本18万元。涂忠工作室创新“不唯大、不唯多、只唯实”,立足检修岗位,小改小革,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旭鹏工作室自行研发的“八角金盘快繁与应用”,创直接效益20余万元。

这里还是生活服务技能的传播基地,汤敏工作室推出“每周一菜”,利用报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13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