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艺丨青岛ldquo掳获书籍rd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pf.39.net/bdfyy/

青岛“掳获书籍”在日本的流布?

刘群艺

刘群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东亚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内容摘要:日本在年侵占青岛之后搜刮了德国殖民官方在当地所藏的几乎所有的书籍和图文资料,这批文献总称为“掳获书籍”。日军自年4月至年12月将其全部运回日本,并分配给国内相关军事和教育机构。本文通过档案史料梳理了这批文献被掠夺的经过、分配原则与方式以及在日本流布的现状,认为由于现存文献的收藏地较为分散,数字化形式的事实返还较为可行。

关键词:掳获书籍青岛战时资产返还

年11月,在日本侵略者攻陷青岛的前夕,德国占领军开始销毁可能成为日军战利品的一切物品。除了大炮等军资之外,殖民政府的官方文书、地图、印制的邮票,甚至食品都毁之一炬。德军认为,除了这座城市本身以外,战后的日本人得不到什么值得炫耀的战利品[1]。但是,日军还是在这座似乎被焦土战略摧毁的城市中发现了宝藏,这其中就有近3万本德汉书籍[2]以及超过5千份的图文资料。这批文献在年日军交还青岛之前被全部运往日本本土,至今分散保存在大学、研究所与官方机构中,统称为青岛“掳获书籍”[3]。

这批文献资料的年代从17世纪至20世纪初,无论是西文图书还是汉籍都有珍本,甚至是孤本。从内容看,西文图书包括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学门类,而汉籍则在经、史、子的分类之外,分列美术、音乐、博物、数学、农工商等类。除图书之外还有80馀种德文、英文与法文杂志和报纸,以及数量众多的地图与设计图。无论是对于中国、日本和德国的近代史,还是殖民史、地域史、中外交流史等等众多的专门史研究学者来说,这些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手文献。单单从文献史角度来看,虽然最初的来源可谓远涉重洋,在到达第一目的地之后,又汇集当地汉籍,跨海到第二目的地。历经多场战争与自然灾害,这些文献仍然能保存完整的目录原本,分布状态也较为明晰,为文献返还与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可以说,这在中外文献史上都极为少见。

这批“掳获书籍”的保存状态较为理想,可惜的是以这批文献为对象的中外研究还不够深入。国内学者由于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y/14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