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以及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围绕人民币汇率、资本项目开放等问题在凤凰网财经进行了一场巅峰对话,高手过招,旁征博引,棋逢对手,句句珠玑。(详见:盛松成对话管涛: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资本项目开放时机到了?)事实上,这场对话所探讨的问题不只有人民币和资本项目开放,而录制时间将近3个小时,你来我往,简直停不下来。无论是作为主持人的凤凰网财经总监张涛,还是两位对话嘉宾都直呼“畅快”。凤凰网财经继续放送盛松成对话管涛,为市场提供理性、建设性、思辩性的观点,为决策者提供独立视角的政策及操作建议。中国经济:全年增速或达2%以上行业复苏冷热不均谈及中国经济前景,二人均指出,前三季度经济已实现正增长,10月份数据也进一步改善。只要12月不出现黑天鹅事件,中国四季度GDP增速能实现5%以上,年全年经济增长会超过2%。盛松成还指出,如果四季度达到6%,全年就可以达到2.3%,最高达到2.5%。这取决于四季度投资和消费能否继续发力。盛松成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一是第三产业、消费恢复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二是投资不及预期。盛松成解释到,消费层面,不及预期主要由于疫情。一是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二是一些消费服务业,尤其需要接触的行业停滞,包括交通、旅游在内。投资层面,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超10%,不过,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略显乏力。盛松成指出,第三季度投资占GDP比重超过50%,在正常年份这已经是高水平。但历史上,当经济受到比较大冲击时,投资往往会起比较大的作用。管涛从具体措施方面指出中国经济的三大薄弱环节所在:第一,还是要坚持内外销并举;第二,疫情防控常态化抑制了中国第三产业复苏;第三,还是消费问题。尽管从经济数据上看,中国净出口复苏超预期,但管涛强调,这一轮的出口复苏和往年不太一样,呈现不均衡、不平衡的复苏。出口正增长的商品章数还没达到往常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行业复苏冷热不均,因此要注意那些可能被总量数据掩盖掉的一些行业、部门的困难,注意“沉默的大多数”。管涛与盛松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