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4个国家级都市圈中,只有广东、山东有2个。
广东是广州、深圳都市圈,山东是济南、青岛都市圈。
不说广东,说山东。
济南、青岛,一省二虎。明里暗里,自己外人,总会将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济市圈范围包括济南市全域,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德州市临邑县、齐河县、禹城市,聊城市茌平区、东阿县,滨州市邹平市,6市25县区。
青市圈范围包括青岛市全域,以及潍坊市的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的东港区,烟台市的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4市16县区。
两都市圈
(数据截至年末)
济青两都市圈,用山东省28.4%面积、33.0%的人口数,创造了43.9%的经济总量,可见两大都市圈在山东经济的强劲,是当之无愧的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青市圈在面积、人口数上均弱于济市圈,但经济总量略超济市圈,人均经济总量远高于济市圈。青市圈在经济方面更加强劲。
那是不是就此断定,济市圈一定弱于青市圈呢?
不能。还要看两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济南、青岛。
济南泉城广场两核心城市
年7月,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我国百强城市排行榜,采用多项数据,进行加权得分。
看各项评分比较:
硬性指标,济南55.54分、青岛59.83分,在全国分别排在第18位、22位。
青岛经济开放性程度高于济南,敢于消费,在储蓄方面弱于济南。
软性指标,济南69.43分、青岛61.55分,在全国分别排在第10位、18位。
青岛环境远超济南,但在文科卫各方面全面落后。一个城市,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强大的经济之外,还有就是它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这方面,各省普遍的现象是省会城市优于其它兄弟城市,哪怕它的经济不一定是最强的。
青岛这几年在引入大学、医疗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文化这东西,是需要底蕴、需要积淀的。就像法国之于美国,经济弱、科技弱,但文化强。就像深圳之于广州,经济强,科技强,但常被人批评为“文化沙漠”。
最终,济南60.85分、青岛60.49分。济南以微弱的优势排在青岛之前,济南14位,青岛15位。
不过,青岛这几年进步快于济南,年与济南之间还隔个长沙,年就超过长沙,直逼济南。
青岛五四广场济南潜力更大
有两点,能看出济南发展潜力优于青岛。
1,年上半年,济南服务业占比64.2%,居山东首位,青岛是63.4%。
第三产业人群行业分布广,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他们对金融杠杆的利用也高。这对消费市场是利好,而下一步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的一极。
2,从人均GDP看,济市圈涉及到的六市,与青市圈涉及到的四市比较,济南、淄博、滨州、德州、泰安、聊城分别排在全省的第4、6、9、10、12、16位,青岛、烟台、潍坊、日照分别排在全省第2、3、7、8位。
济市圈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聊城,人均经济排全省最后一位。对于都市圈来说,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越不平衡,对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就越强。这方面济南优于青岛。
青市圈内部平衡度高,而且包含烟台三县市,而烟台是山东“三核心”城市之一,自发经济活力强,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对青岛的依附感都要弱。青市圈要做好协同发展,难度大于济南。
济南、济市圈更快地发展,都在于向西加大对聊城、德州的吸引,以及更好地协同。
济南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