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年教育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了全国各地在校生人数。其中,广东省年小学在校生人数一举超过河南拥有全国近10%小学生。小学生人数被认为是衡量未来人口红利的重要指标,为何广东省一跃赶超河南省成为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榜首?年广东小学在校生人数约万,占全国的9.79%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连续6年保持增长,年达到1.亿人,这是近10年连续第3年达到1亿人以上。年广东省小学在校生人数约万,约占全国小学生人数的9.79%。此前,河南省小学在校生人数-年蝉联全国第一,从历史数据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省学前教育几乎空白,小学净入学率仅为43.7%,小学升初中的比例只有70.23%,能上大学者凤毛麟角,青壮年文盲比例达80.01%。到了年,河南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到88.1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6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其各级各类学校达5.36万所,教育人口.06万,占全国的9.49%,小学生人数达.6万。年,广州、深圳的小学生数量都超过了万,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二、三位,仅次于人口基数大的重庆。深圳的小学生数量从年的58.59万增长到年的.8万人,增量达到了44.21万人,十年增长了75%。东莞小学在校生人数达到80.35万人,竟然超过上海(80.02万人)。年,广东省小学在校生人数出现反超,成为全国第一。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因素有关:首先,广东常住人口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带来了庞大的小学在校生人数;其次,广东常住人口中有大量非户籍人口,这意味着广东的流动人口规模较大。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人口出生率较高年4月28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显示,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2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人口密度为全国的4.4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持续发挥作用,人口流动进一步大城市化和都市圈化。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广东省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1.54%。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40%,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自然增长人口92.38万人,自然增长率8.08‰。万人是什么概念?全国目前只有两个常住人口过亿的省份,除了广东,另一个是山东省(70.21万人),河南省是户籍人口过亿,但常住人口只有万人。广东人口不仅总量第一、增速第一,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其人口出生率较高,年龄结构也是所有经济大省中最优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而广东省去年全年出生人口.38万人,出生率12.54‰。不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反超以“最敢生”著称的山东。其实东南地区一直都是国内对于传宗接代思想比较根深蒂固的省份,主要以福建和广东为代表,不管是闽南文化、潮汕文化还是客家文化,都对于宗族思想比较看重,所以即便是经济不富裕的家庭,也都会选择生下一两个孩子。另外,广东省适龄生育人群的经济条件整体较好,生育意愿也相对较强。从人口的年龄分布看,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主要年龄段人数分别为:0-14周岁、15-64周岁、65周岁及以上分别占常住人口总量的16.28%、74.72%和9.00%,“两头低、中间高”的特征明显。此外,广东常住人口总抚养比与同期全国平均值相比低7.72个百分点,仍然是全国人口总抚养比相对较低的省份之一。广东流动人口规模较大,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广东常住人口中有大量非户籍人口,这意味着广东的流动人口规模较大。流动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近年来,广东流动人口出现家庭化特征,即在政策扶持下,劳动力的家庭成员一同流入,这当中包括大量小学生。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信念早已深入人心,一代又一代的新移民涌往广东,在这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成就。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在年GDP总量达到了10.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继续巩固全国第一的地位,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GDP突破10万亿的省份。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7.5%。其财政收入、航空吞吐量、世界强、A股上市公司数量、富人数量等多个数据,广东都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沿海,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福建这六个省级行政单位相邻,与海南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四通八达,而且作为一个临海省份,广东在很久之前就作为港口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门户之一,广东的广州港是中国第四大港口,全球第六大港口。同时,大湾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业基地,拥有华为(手机)、Oppo、Vivo、大疆、美的、格力、TCL、创维等著名消费品牌,这一点,长三角无法媲美。除了消费电子,家具、服装、酱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广东同样也是最大的生产基地。资本市场方面,年A股市场新增家上市公司,其中广东新增34家上市公司,位居榜首;江苏新增31家上市公司,排名第二;北京则增加29家,排名第三。庞大的经济体量容纳庞大的新增人口,自然也吸纳全国最多的新移民、新人才。在广东省内,人才引进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今年5月,广东出台《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下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在安排用地指标时,充分考虑落户数量和常住人口变化权重。随后,广东江门印发文件,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取消参保要求、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落户限制,不附加任何条件,按户口迁入途径分类登记备案的“零门槛”准入政策。广东惠州出台征求意见稿,拟全面取消居住和就业创业入户限制,凡拥有自有合法产权住所、合法租赁房屋、缴纳社会保险、已领取营业执照等条件之一,无时间限定,可在实际居住地申请入户。这意味着,在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和惠州率先跻身“零门槛落户”城市之列,与中西部二线省会站到同一起跑线。广东放开大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其意义和影响都非同一般,也将再次形成大的人口规模。人口的增量、经济结构的转型、珠三角产业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质人才的引进、科技新兴产业发展都将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的经济,万小学生也将获益于经济发展成果,将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也意味着为广东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与更有力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