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决策部署,
经研究,
决定开展年“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
现制定如下方案
南安市年“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方案
01
一、工作目标
1.力争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
年南安市第三产业行业指标任务表
2.贷款余额达亿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亿元;
3.新增本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个,泉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个;
4.推动市级主辅分离示范点1-2个,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1家,新增限额以上商业企业60家;
5.培育泉州市级服务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5家;
6.组织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
7.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0家。
年南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任务表
02
二、重点任务
一
推进“三大工程”,促进服务业提质扩量
向上滑动阅览
1.百亿产业壮大工程
——旅游休闲产业。年,我市旅游总收入.75亿元,比增31.1%。年,要以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旅游。
一是完善旅游保障体系。深化“1+3+N”综合监管模式,力争实现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在3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
二是做大做强旅游体量。编制《南安旅游招商手册》,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规划盘子;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快打响我市“成功故里·海丝南安”品牌,力争签订2-3个投资协议。
三是营造旅游服务环境。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开展“十佳”文明企业评选和“不合理低价”“强迫消费”专项整治行动,促进旅游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完善配套环境,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重要景区游客流量、天气预报等实时检测和发布制度,实施景区“最后一公里”工程,力争到年底,打通市域内所有A级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与县级以上交通干线的连接。
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编制《南安市乡村旅游规划》,加大财政导向性资金扶持,大力发展露营公园、养生旅游休闲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争取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亿元,比增约25%。
——电子商务产业。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亿元,比增32.3%。年,要进一步推进电商产业提级增速。
一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充分发挥南安市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作用,加快建立国内领先的本地化多元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全流程的高质量服务,发挥创业孵化和企业成长助推功能,推动本地企业出口数据回流。
二要加大电子商务承载平台培育建设。继续按照“一区多园”理念建设好南安电商园、北部电商园、南部电商园、布伦达总部电商产业园和成辉国际电商中心,推动园区完成“一站式”管理平台的搭建,打造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电子商务园区群。扶持南部电商创业园建设,依托闽台农对台资源、跨境进出口资源,推动南部电商资源整合集聚。
三要推动“生产基地+电商”生态圈发展。鼓励依托我市产业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水暖厨卫等领域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全渠道供货平台,重点扶持饰家小站、石来石往、玖伍电商等行业性垂直电商平台发展。
四要规范电商企业数据纳统。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园区运营公司发挥主体作用,指导入驻园区限上企业申报纳统,鼓励实体企业电商分离后在我市注册申报,鼓励异地注册电商企业在南安注册全资公司承载数据回流。争取年全市电商交易额完成亿元,比增超过20%。
——商贸流通产业。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比增12.4%。年,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全面落实《南安市推动批零住餐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我市推动批零住餐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四个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动企业产销分离、个体转法人、纳统入库工作。
二要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提高企业上报数据积极性,推动批零住餐业有序发展和纳统入库。
三要加快实体零售业模式再造。支持培育方便快捷、消费力集中的区域消费中心,建立各具特色的城市商业体系和多层次的农村市场体系。
四要推进商贸流通业技术创新。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建设综合公共信息平台,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商贸流通行业中的运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争取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比增超过12%。
2.龙头企业扶持工程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一是出台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开展“南安市服务业龙头企业”评选活动,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龙头服务业。
二是积极申报服务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组织企业申报“泉州服务业企业百强”、“泉州市服务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等评选活动。
三是建立主管部门挂钩重点企业机制。抓紧建立行业主管部门挂钩服务业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组织企业参评各类行业认定。鼓励支持本地优质服务业企业参评各类国家、省、市级资质认定和荣誉评选,引导企业通过参评规范发展,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各级行业标准,提高龙头企业对外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五是重点推进服务性龙头企业打造品牌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作用,指导服务业企业建立和实施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引导品牌创新、管理和经营,鼓励企业注册国际商标、境外商标维权和开展国际品牌合作。
3.百大项目推进工程
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带动工程,建立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实施年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商贸产业、物流产业、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创意产业、总部经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9个行业类别共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将第三产业重点项目作为全市重点项目管理的重点领域,参照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机制、项目攻坚工作机制,落实完善分级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效能预警等工作举措。推动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加快策划生成新兴业态招商项目,逐步建立全市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储备库。
二
推动“两大攻坚”,促进三产指标增幅提升
向上滑动阅览
1.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入库攻坚
一是强化指标任务考核。将服务业相关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发挥属地优势,推动指标任务完成。
二是鼓励限下商贸企业转限上商贸企业。重点推动大型批发市场、城市综合体、电子商务企业等主体,在达到规模时及时转为限上企业。
三是重点加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入库工作。加大业务培训、协调推进等工作力度,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规下转规上认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发展责任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大相关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优化环境、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2.相关行业支撑指标提升攻坚
对公路运输周转量、水路运输周转量、财政八项支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商品房销售面积、电信业务总量等第三产业支撑指标实行月度通报制度,各支撑指标责任单位抓紧组织分析行业指标发展制约症结所在,研究提出工作推进方案,于年5月底前汇总报送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
实施“5个十”计划,促进产业主体转型升级
向上滑动阅览
1.制定出台十份政策文件
研究制定我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加快交通运输服务业、总部经济、会议展览业、酒店服务业发展扶持措施,对照研究国家、省、泉州市出台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医疗健康、跨境贸易、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文化等领域扶持政策,抓紧研究我市实施意见。
年南安市第三产业政策体系任务分工表
2.推动十大招商项目落地
借助“6.18”、“9.8”、南安新春招商推介会等推介平台,结合全市招商工作部署,加大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力度,在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健康养老等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继续策划生成一批能够弥补产业链条缺失、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第三产业招商项目。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做好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前期推进工作机制,重点推动国家建筑材料检验检测中心项目、福建海峡金融产业园项目等十大服务业招商项目尽快转化落地。
年南安市第三产业十大招商项目汇总表
3.支持十大数字平台发展
鼓励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平台经济。产业平台方面,依托泛家居线上多功能平台、石来石往、买水暖网等平台,加速传统产业运用大数据提质升级。物流平台方面,支持天地汇公共服务平台、宏图智能物流移动互联云平台、“船人网”网络平台等平台建设,促进整合物流行业有利资源和资讯。电商平台方面,加快南安市网商网批平台搜货网、阿里巴巴新零售农村淘宝4.0模式建设,帮助企业多渠道拓展线上市场。公共平台方面,进一步完善智慧南安城市管理平台、南安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平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
4.开展十项展会活动
重点推动国际泛家居主题活动周、中国(南安)国际水暖泵阀暨消防器材交易会、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南安石博会、海西电子产品新春展示会、中国泉州智能装备博览会、泉州国际工程机械展、福建南安凤山文化旅游节、南安香草世界文化旅游节、南安市元宵文化艺术节等10项展会活动,以高品质活动扩大特色产业影响,促进展会经济与我市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发展。
5.打造十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培育打造若干国内省内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立跟踪服务机制,着力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重点打造天地汇公路港、海西石材城、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成辉国际光机电贸展城、石材展示运营中心、观音山物流基地、南安电商园、北部电商园、英良五号仓库等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落实本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政策,在资金、人才、招商等方面对集聚区及区内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推动集聚区规范发展和功能提升,争取更多集聚区入选省、泉州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四
强化“三高”抓手,促进服务业优化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1.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制造服务、信息服务、消费服务等“三大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企业延伸服务领域,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拉长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内部服务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分步实施”的运作模式,鼓励企业实施主辅分离。
二是增强信息服务功能。加强利用信息技术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改造提升,实现网络互融、系统互联和应用互享,促进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开展全渠道营销,鼓励专业市场进行O2O改造,与泛家居联盟、区域垂直电商无缝连接,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重点推进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和南安“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环境保护、商业、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三是促进消费服务扩量提级,选择电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作为重点领域,逐步建立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加快推进重点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推动实物消费结构升级。
2.高水平开放。
结合“海丝先行区”“闽西南协作区”工作,推动南安服务业对外开放。立足海丝,以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辐射面较广的现代物流、物联园区(中心)为重点,增强区域物流集散功能,持续推进海西石材物流园、观音山现代物流基地、宏图海西公共物流港、国际水暖物联产业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争取第三产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纳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等方面协同协作。主动融入共同做大泉州“市场采购贸易”、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等新业态。
3.高标准创新。
加强对服务业创新相关亟需课题的研究,培育我市服务业专家智库。实施服务业新动能引领行动,培育发展体验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新零售等创新业态。培育多样化细分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服务业公共平台的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投融资、科技信息、商务服务、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服务业企业的发展需求。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争取“国字号”研发机构落地南安。
03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作机制
调整充实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第三产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督促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项目、落实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工作。继续推进《南安市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着力点三年行动方案》工作任务。完善第三产业指标运行月度分析机制,开展薄弱指标“体检会诊”,梳理问题症结,研究对策建议,建立第三产业运行季度分析推进机制,每季度形成全市第三产业以及主要行业运行分析报告。
(二)强化宣传推介
建立完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季度考核通报制度,信息报送完成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考评依据。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求充分运用各级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宣传我市出台的第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宣传第三产业发展中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工作考评
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全市年第三产业发展工作绩效考评方案,开展阶段性工作督查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对市直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年度绩效考评体系。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责分工,制定目标任务、配套实施细则和落实责任分工的具体措施,实行分类考核,定期督查,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年南安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安排表
(共个)
来源:南安市人民政府网、南安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海哥
往期回顾
●出殡“阵头”不超3个,人数不超50人…南安发出通知推进殡葬管理●高端大气上档次!“别人家的学校”落地南安,拟9月开学!●刚刚!年南安市“最美家庭”名单公布!●宅基地面积不超平,1年内要建完……南安农村建房出新规了!
●突发!南安一渣土车和水泥罐车相撞,直冲居民楼……
●年度南安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公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