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地图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年变得极为特殊。
今天召开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仅用时1个小时,是历来最简短的工作报告。时间虽短,但干货十足。
01
年,干了啥?
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
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
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
农业: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创业: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财政: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
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高职院校扩招万人。
几个亮点在于:
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持续走高,年中国消费市场达到41万亿,已是妥妥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字。年时的中国城城镇化率仅有10%,70年来提高了50个百分点。年时的城市人口只有万人,而到年城镇人口已经达到8.5亿。
同时,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人均收入也在提升,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的城市,也多达15个。
年是减税降费的大年,2.36万亿元的规模超出了预期,给了中小微企业以巨大红利,但也使得多数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
02
年,怎么干?
年的主要工作,依然是保证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因此,“六保”将是今年的着力点,比如保就业、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经济增速目标:未提出。
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没有提出当年的经济增速目标,保6、保5都不再重要,应对疫情冲击、保住民生就业,才是首要任务。
一个基本的背景是,全球疫情情况还不明朗,而此时的贸易摩擦、风波不断,不确定性依然是的主旋律,经济增速下降已不可避免。
疫情: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
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万人。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脱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财政: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减税降费约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当下的宏观环境,必然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报告中用一句大白话说出了重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了。
首先,比去年增加1万亿财政赤字规模,即达到3.76万亿元,财政赤字率也从去年的2.8%提升到3.6%,将近一个百分点的提升。但对中央赤字和地方赤字的分布安排,并没特别说明。
其次,还新增了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一切都为了拯救经济。
中央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和强硬,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决不允许截留挪用,一切都为了保就业、保民生。
最后,财政支出收紧。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其中,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对地方和公务系统来说,真正的紧日子来了。
而在减税降费方面,年会再增加亿的减税规模,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2.5万亿元,减负力度比年进一步加大。
金融: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中国历年M2规模明白人一眼就懂什么意思,M2和社会融资“明显”高于去年,资金巨浪来袭。
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亿元。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0亿元。
快速恢复经济的一大法宝——投资,也在加大力度。3.75万亿的地方专项债,极大增加了地方投资的空间。
而今年投资的重点在于新基建。报告中提及“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升级的同时,激发消费需求。
城镇化: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家最关心的房地产主要提了两点。
一是县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提升。鼓励农民到县城落户的背景下,到县城置业已经是当下潮流。但大部分县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并没能达到服务如此多新增人口的要求。
很多人可能下意识的想到,难道县城的房价又要涨一波了?一向的观点是,农民落户城镇,置业县城无可厚非,但投资县城,就不建议了。
二是,再提“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今年以来,不少城市以各种名义放松限购或限价,但出现“一日游”“三日游”的诡异现象,就在于并没能准确把握“房住不炒”的力度。
但经济艰难恢复,通过人口落户、人才购房补贴等形式变相放松房地产的现象,依然可能是今年的主流,比如昨天刚刚公布人才购房补贴的郑州。
区域经济: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整体的区域经济战略上,依旧沿用老话——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这四个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而在上周刚刚公布新的西部大开发规划意见,下一步就轮到东北振兴了。虽然报告中并未提及出台新的东北振兴文件,但按照前两年的既定步伐,今年出台的概率极大。
区域经济上,重点提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而对长江经济带的表述则转换为“共抓大保护”。
另外两个在今年需要突破的地方,一是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二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而在此前公布的年城镇化重点任务中,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也会在今年完成编制。
对于两个新的战略涉及到的城市,兰州、西安、郑州、济南、成都、重庆,都将再次迎来大利好。
而对于民间期待的第10个国家中心城市,则并未提及。目前,还有南京、济南、沈阳等多个城市在申请建设国中城市,但目前对国家来讲,显然并不是当务之急。
而对是否需要更多的国家中心城市,也还需要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