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在01年迎来了“专精特新”关键之年。
何谓“专精特新”?按照工信部的解释,“专精特新”指的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实际上早在年,工信部就曾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到,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词不是新词,但事是新事。
9月日,北交所成立。根据中国证监会01年9月3日发布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北交所将重点立足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也就是说,与沪深交易所相比,北交所的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
“更早、更小、更新”也就意味着更多不确定性,比如技术路线不确定,盈利模式不成熟等,而这也是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原因所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融资渠道狭窄,大多仍以银行贷款为主;二是融资期限并不利于长周期、高投入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北交所的设立为天使投资和VC多提供了一条退出通道,这也会促进投资机构“投早、投小”。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01年不少顶级机构开始从后期向早期进军。
反过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们也能够助力当今紧迫的“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难题。“大国博弈之下,真正体现实力的不是简单的GDP数字,也不是GDP增长率,而是GDP的含金量。‘专精特新’体现的就是这个含金量。”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
作为在早期科技投资领域坚守超过0年的机构,蓝驰创投如何判断“专精特新”企业诞生在哪里?又如何通过早期科技投资继续赋能科技自主创新?
以下为朱天宇在01年蓝驰媒体开放日上的演讲实录,经钛媒体编辑:
我们一直强调,做早期投资一定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怎么实现呢?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更长的时间尺度里去找到规律。
因为早期投资必须跟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有更长时间陪伴,这句话换算成二级市场投资的一个视角就是股票你要一次买入且持有10年,你要想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做早期投资很重要的视角。
所以我们要在大家习惯的那些二级市场技术面的策略之外,去想更多的基本面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驱动因素背后的驱动因素。
我们能够从几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能源、效率、组织上的不同层次的演进中看到历史带给我们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那我们又怎么能够在未来的工业革命、未来的科技周期中继续找到在能源、效率、组织上可能产生的一些新的创新?
我们自己得到的一个视角就是:过去几百年大家看整个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的强国,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真正引领科技创新的国家。因为从农业开始,大家就是抢土地,也就是零和游戏,你圈得多,我圈得少,你就比我资源就多,打的粮食比我多,矿也比我多。但是工业时代以后,有了工业附加值,不再只是靠土地赚钱,你就有机会可以组织更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销往更多的市场,可以全球化地赚钱。到现在这个时代其实还是这个道理,你能不能在之前的工业基础之上,比如信息革命、数字革命、不同层次的新能源、新技术上依然能够享有技术的领先性,能够在GDP含金量上领先全球,你才有主导经济的可能性。对于我们来讲其实就是在整个世界大趋势,以及中国制定的国策大趋势之下去寻找我们的科技投资机会,科技主题就是来源于此。其实换算成量化的视角就是你在科技上的投入是经济体获得超长GDP增长的最重要的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的。
回到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宏观视角,我们国家其实已经想明白这个问题了,就是要在科技上不遗余力地投入,也做了很多事,比如新基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就像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了一个《信息高速公路法案》,就触发了后面0年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时代。那时候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美国的数字化新基建,现在我们在做自己的新基建,带来好处是什么?我们国家在信息基础层面做的超长投入会使5G、新能源汽车等方向上的基础设施成本显著降低,未来创业公司在这样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上创业,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要低50%甚至80%,创业成本低了可能产生的创新,产生的影响力都会不一样。我觉得这块是非常深谋远虑的,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新的数字化基建的基础设施,包括配套国家级战略大基金,这是整个国策引导的,从财政部、发改委、国开行各个方面钱都往这里引导,无论是人才还是行业资源都要往这方面走。
不只是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比如数据的相关政策、能源相关政策,包括我们最近大家讨论最热的“专精特新”,这些行业政策的引导其实都是进一步的在更细的层面上,更落地的层面上引导社会资源去朝科技创新上努力。这里自然也提到了脱虚向实视角,这个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的。
在“专精特新”上我多说两句,我们在“专精特新”政策出来前后,我们就发现我们自己理一下,我们发现自己有两个国家级的专精特新”,还有十来个地方级的“专精特新”,然后我们还有很多已经投资的,符合资格的正在申报的。
为什么我们很早就开始做这些布局了?其实就跟我前面分享的道理一样,我们也在看长期趋势,我们在看真正增长大势来源在哪?科技创新来源在哪?其实“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我自己归纳为这些政策导向实际上希望提高整个GDP的含金量。怎么讲?整个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贸易、投资、消费。但是之前更多靠外向型经济拉动,投资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是内需市场、跨境市场,这些其实现在都受到疫情影响,全球化有了一些波折,更多地就是靠我们自己,能够在自己技术投入主导的投资产生GDP增长当中提升GDP含量。
什么叫做“含金量”?大家如果记得80年代日本消费电子行业非常先进而且非常强大,例如索尼、东芝,大家看90年以后他们进入经济调整期,把大量消费电子产品企业策略调整成ToB的,就是像我们所说的“专精特新”。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手机上一个涂层薄膜,日本供应商占市场50%以上份额,它的定价权就非常强。也就是说你不跟小公司搞好关系,你手机都生产不出来,这个手机生产出来状况就像大家最近看到的比如车什么的受到影响一样,因为它已经占市场份额很高比例的时候供应链议价能力就非常强。
所以我相信我们“专精特新”也是希望中国的中小创新型企业未来也能具备这么强的定价权,而且不光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全球的技术供应链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导向,这也是我们现在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