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经济前景,现在各种悲观论调几乎充斥媒体。中国只不过经济增速下降了几个点,被说的就似乎世界末日了一样。中国的经济真有这么不堪?
今天正好有个关于中国各省会城市经济研究的报道出炉,先摘录几段。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26个省会城市(未包括拉萨)进行排名发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最快的是贵阳,为11.6%;其次是杭州,为10.8%;经济增速全国第三的是西宁,为9.6%。沈阳上半年的经济增速全国最慢,为-5%。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靠前的城市,并不是因为工业,而是服务业导致。比如杭州、贵阳、西宁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14%、11.6%、10%,均为两位数增长。而贵阳之所以服务业(第三产业)增长明显,与该省启动大数据战略有很大关系。和杭州一样,西部省会贵阳也正依靠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产业,继而实现弯道超车和经济快速增长的。
以上半年经济增速全国第一的省会城市贵阳为例,其第二产业增速为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9.6%,第三产业增速则达到了12%。而杭州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8%,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6.9%、14%。经济增速9.6%的西宁,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9.3%、10%。
上半年杭州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产业分别增长48.7%、48.3%和41.9%,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分别增长35.4%和31.4%,这导致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76亿元,增长26.2%,占GDP的23.8%。”
从这段报道文字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结构其实已经在不露痕迹的慢慢改变。服务业已经在快速崛起中,并在经济中日益占据重要角色。但是人们仍然还延续旧的工业路径思维。单纯从投资增量,进出口增量,电力消耗量等指标在分析整个经济的前景。
这届政府的很多经济政策是有点问题,导致了诸如房市泡沫继续堆积,以及债务泡沫扩大化(地方债、企业债)等问题。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经济结构,以及中国独特的国家经济禀赋,中国最终必然会安然渡过这段难关,并继续稳步前进。中国目前所拥有的一些独特优势有:
首先,中国目前并不缺走向工业化高端的技术突破点或技术储备。中国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超导,量子技术,纳米技术等方面都有优势项目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果逐步转化,完全可以构成中国未来的高端工业化优势。比如高铁,核电,石墨烯,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所以中国很难像巴西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样,由于技术停滞无法突破而导致无法进入中高端工业化国家。
其次,中国目前服务业已经在蓬勃发展,已经占了经济半壁江山。随着它继续逐步发展,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占比会越来越下降,这也让房地产泡沫一旦崩溃,所能形成的破坏威力下降。目前的房地产在经济比重中的占比,已经远远低于年以前,而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它的重要性将继续下降。工业虽然受到人口红利下降,工厂外迁,机器人技术普及,越南、印度等后发国家的挤压等因素影响,必然会逐步减小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但是服务业的岗位容纳能力是天然大于工业的。逐步消化掉工业造成的岗位削减是必然。所以中国的就业问题也根本不用担心。
第三,很多人担心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担心货币超发的风险。就中国来说,目前各种工业产品,有中国的大规模工业优势在,很难大规模涨价,不掉价就是好的了。像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各种竞相降价一样,在中国只要能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就很难涨价。而粮食价格由于有连续多年的丰收导致的高库存做底,加上目前可以从国外大规模进口,受国际粮价制约,也很难大规模涨价(目前国内粮价高于国外粮价)。未来少有的可能涨价的就是肉类,蔬菜类,水果等不容易保存且不容易突击性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还有就是服务业价格。
第四,关于货币和汇率的问题。金融危机实际就是对货币泡沫的自我清理机制,数字上削减掉一部分超发货币。而货币泡沫的产生,所谓的货币超发,实际就是货币多了,而相对应的实物产品不够导致的。而目前国际间的表现就是,金融危机后,大国大都没啥大事,小国挨个的货币崩溃。所以,由于大国的庞大经济体量,货币地位,以及科技军事水平,基本削减货币泡沫的职责被小国承担了。中国由于已经是全球超过十万亿美元的三个庞大经济体之一。而其他两个,欧盟是松散的多国联合体,使得欧元无法形成强大的扩张力,独有美国占据独特的地位。除了这三个超级经济体,再次的经济体如日本才五万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在规模体量上,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单一经济体。加上中国的工业能力,军事、科技等综合实力,庞大的外汇储备,让中国对货币的掌控力度也是非常强大,完全不必担心货币崩溃。汇率的升值贬值,必然是可控的。
由于以上因素,中国的经济前景基本看不到有什么可过度悲观的。如果中国的一带一路,加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的足够顺利,中国的经济前景反倒非常乐观。需知,在工业领域,一块钱的投资,其产生的价值是受利润率制约的,而在服务业领域,钱是随机周转的。一块钱过一个人的手,发挥一块钱的效力,过十个人的手,就能发挥十块钱的效力。这是两个产业的货币周转率不同决定的。而中国恰恰进入了服务业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会在加速的货币周转率下,产生出膨胀性的GDP效应。这也是欧美为何那么多人只吃喝玩乐,就能有庞大的GDP数据的原因。
工业最终从“量”到“质”,集中到少数企业。从大规模的竞争中,杀出精品企业。这个必须要淘汰掉很大一部分低端的产业才行。一千个企业里面杀出来一个,就成功了。而就业则由服务业提供。至于所谓的创新不足的问题,中国其实不缺创新,不缺各种捣腾,各种试验的人,缺的只是资本、市场和这些人的对接。这个去看看国家专利局每天申请的各种专利,以及去各种DIY论坛,各种发明创造类的技术论坛里面去看看,就知道了。
所以,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我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必要与可信度。房地产即使崩溃,那些高铁,石墨烯,量子通信技术等等成果,莫非还能跟着消失不成?有这些在,中国的经济突破已经是必然。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治疗白癜风的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