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是怎样

 

——经济温和换挡GDP增速回落至6.9%

虽然6.9%的全年增速创出近25年来的新低,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强调“低于7%完全不用大惊小怪”。他认为,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调是一个渐进的数量变化,经济并没有发生“突变”,“从年初的7.0到年末的6.8,这是一个温和的变化”。

潘建成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整体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经济依然处在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的动态平衡之中。由于这两方面力量都不是绝对稳定,因此短期波动非常正常。

6.9%的经济增速如何看?潘建成指出,这一增速完成了官方年初设定的“7%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另一方面,虽然增长速度在放缓,但中国经济的增量是相对平稳的,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很高,国际环境相对苛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保持增量的平稳已经非常不易。

——两年两大步服务业首据半壁江山

中国经济年最大的趋势性变化就是服务业占比首度达到“半壁江山”。

潘建成指出,从年三产首度超过二产,到年三产占比超过五成,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短短两年就迈出两大步。

“未来中国经济可能更多要看服务业的‘脸色’”,潘建成表示,服务业占比的提升,意味着对中国经济的评价体系也需要作出修正,通过工业增加值推算GDP增速、通过用电量评估经济增长等研究方法可能都需要更新。

他强调,未来中国一方面要顺应趋势,引导第三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让三产和二产形成良性互动,通过服务业促进工业的发展。

——消费成顶梁柱对GDP增长贡献超六成

多年以来,过于依赖外需、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受人诟病之处。不过刚刚过去的年,消费取代外需和投资成为中国经济“顶梁柱”。

虽然这种变化更多是受到外需不振和投资乏力的影响,但是这恰恰显示了巨大的国内市场赋予中国经济的韧性。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消费市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未来的消费潜力存在于根据需求变化而产生的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商品将向品质化、品牌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另外,健康类产品、文化类产品将越来越多。

中国国家信心中心经济预测部助力研究员邹蕴涵也提醒,“互联网+”对消费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提高了商贸流通效率,提高了居民消费的便捷程度;二是通过产业服务变革,改善了消费环境。“未来,商品零售的O2O、批发贸易的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场景下的服务消费这三大趋势将成为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助推器。”

——就业总体平稳压力须引起重视

服务业、消费占比提升等因素共同书写出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上的“进”字,而就业数据则勾勒出中国经济整体的“稳”字。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介绍说,年,新增就业人数包括大学生就业在增长。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

为什么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而就业能够稳住?潘建成解释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回落,但创造的财富增量没有减少,其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下降。另一方面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单位服务业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要超过工业;其三就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劳动力总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不会轻易解雇工人,尤其是技工。

不过潘建成提醒,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首先发生的是企业感受到市场寒意,随后是政府感受到税收下降,最后才体现在就业上。考虑到就业是一个滞后指标,各方需要持续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zz/3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