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香港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连零头都够不上,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下降至目前的3%,香港的经济几乎全部是依靠于服务型产业
一览香港第三产业
反观香港,制造业的严重空心化,已经让它失去了发展“工业4.0”的先机2014年底,香港制造业占比居然还没有达到1.5%,比起美国的12.1%和德国的22.6%,差距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赶上的
然而,地产占gdp比重连年下降,如今已不及5%,对gdp的拉动效应已渐渐弱化,甚至不及平均水平
香港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从60年代的5.2下降到2014年的1.12,上世纪高生育率产生的人口红利已消耗殆尽,而如今过低的生育率与逐年下降的人口迁入人数,不禁让人深感忧虑,香港人口结构老龄化、负责生产创造的年轻人数量快速博时第三产业怎么样下降,究竟能为香港支撑起一个怎样的未来?
今日之落寞,历史不可能重演是一方面,当年的地理优势、制度优势、经济基础优势的丧失则是另一方面当年的香港,在中国大陆被西方封锁隔绝的情况下,作为唯一的港口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点优势,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弱化制度优势犹存,然而过度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若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未必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年适宜产业转移的经济基础,也随着各大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而消失
看大国“工业4.0”:香港,你输在哪里?
香港人口步入迟暮之年
原因何在?
“供楼负担比”指的是月供占月收入的百分比,能够直白地体现一个地区的人买房的难易程度在香港,所有住户的平均&l第三产业增加值计算dquo;供楼负担比”为43.5%,私屋住户的负担比为48%,两者差异不大在香港,无论是对于私屋自置户,还是对于公屋自置户来说,月供几乎要花掉他们月收入的一半
高房价绑架了香港人(香港人还住得起房吗?——房价与收入对比)
从崛起之因看衰落之源
借力于自上世纪60年代始的三次国际产业转移,香港恰当地抓住了每次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产业,最后到劳动、资本密集与技术型产业,完美地实现了产业升级的过程
香港经济构成几乎都是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也主要集中在几大板块,金融、地产、进出口贸易和旅游等这四大板块的产值占了香港gdp的半壁江山金融、进出口及旅游的发展尚可,在香港经济增长20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是拉动香港gdp上升的主力军
很明显,香港崛起是特定的历史机遇、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为抓住机遇所作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升级自身的产业结构,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产业都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尽管如此,美国并没有放弃农牧业,更没有停止发展先进制造业美国的第一产业尽管只占gdp的约1%,但不仅能够自给自足,每年还会有大量农、牧产品远销海外美国的第二产业比重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持续走低,但始终保持在20%以上,转移海外的更多是低附加值的二产而已
物极必反,虽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但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发达国家,并博时第三产业股票没有哪个国家会放弃“民以食为天”的第一产业和作为物质基础的第二产业,尤其第二产业
曾经的“亚洲奇迹”离不开几代香港人年轻时的血泪拼搏史而今的香港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状态,0-1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96年的25.4%下降至2014年的16.2%,20-39岁的青年人口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36.2%直降7.2%相反地,40-64岁的中年人口占比由28.2%大幅上升至3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了5%至15%
先来看看租住公屋的群体,约30%的香港人住在租住公屋里,住户数73万 ,人口205万(香港房屋署统计数据,2015.3.31)公租屋的平均住户人数为2.8,那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一个香港的三口之家的生活
我先用一个简单的“供楼负担比”指标让大家感受一下香港人的买房压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吗力
12345678910>
最漂亮的是:美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制造业回归政策,发展高端制造业;于2012年启动“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这一轮美国经济领先全球康复,最大原因就是制造业的回归与复苏
无独有偶,2013年,德国也正式提出“工业4.0”概念,预计投入2亿欧元中国也爱上了“工业制造2025”概念,试图在“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并于今年10月份与德国共同提出将开展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合作
香港的房屋分为两种,公屋和私屋,根据自置与租住来划分,总共就有四类住房形式:自置公屋、租住公屋、自置私屋和租住私屋
美、德、中对于先进制造业的情有独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凸显了高端制造业对于博时第三产业分红一国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意义:实业为本,金融为用!
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人口红利,20-64岁的劳动力人口虽微弱上升,但劳动力的老龄化带来的是有效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活力降低
白癜风治疗那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