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太和县围绕打造农业强县、商贸名县的目标,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农业生产能力、生产条件大幅提升,第三产业异常活跃,媒体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今天推出《农业发展成效明显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年,全县粮食总产.1万吨,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小麦千斤县”行列。小麦、夏玉米最高单产.9公斤、.9公斤,均创全省最高纪录。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桔梗、西瓜、香椿、薄荷、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等六大特色农产品种植总面积达28万亩。“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发展到57个,其中通过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绿色食品31个、无公害农产品24个。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6个,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县土地规模经营率57%,高效农业面积占比突破40%。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亿元,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农田水利投入14.2亿元,疏浚治理中小河流.3千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8万亩。农业机械化率81.7%,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项工程”行动计划,对苗源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水电路林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初具雏形。农村面貌明显改观。重点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五年实施饮水安全工程57处,解决79.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公路建设余公里,县乡道升级改造.4公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7公里,新建改造大中小桥梁座;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和绿化提升工程,成片造林9.3万亩,抚育森林4.6万亩。自年以来,累计建设2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对外贸易连上台阶。连续三年跻身省进出口工作十强县。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发展到14家,康盛发制品成为全市第一家出口超万美元企业。社会商业竞相发展。安徽华源年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2%,在全国药品批发企业中排名第十。沪皖大市场、望和服装批发城、义乌商贸城等项目建成运营,农产品批发大市场、浙商国际商贸城、和美汽车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进展顺利,大润发、苏果等大型连锁企业相继入驻。金融服务逐步优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亿元,同比增长34.8%,比年增加亿元,存贷比提高到35.8%。信用联社成功改制农商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金融机构新设农村网点9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电商物流融合发展。积极对接“互联网+”,开工建设电商运营服务中心,阿里巴巴“村级淘宝”项目县级服务中心和首批47个村级服务站投入运营,一批电商企业相继入驻太和。华源医药物流园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服务业聚集区。开发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地友商贸物流项目相继实施,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
(太和广播电视台)
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