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前沿研究·专场一·12月18日
年12月18日上午,第二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朗润园致福轩教室举行,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自己相关领域以及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左起:文一教授、韦森教授、林毅夫教授、唐世平教授、王勇教授、付才辉研究员)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复旦大学的唐世平教授。他在发言中说,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制度主义者,认为产业政策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对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此,同时唐教授也不认为中国的发展有多独特,他认为我们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和经验的学习还不够。唐教授提到,产业政策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低技术产业,第二类是高技术产业,第三类是传统高技术产业,第四类是国家核心安全战略产业。唐教授谈到他的研究的核心观点是年之后的中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很漫长的计划经济,基本解释是给现有解释的补充,而不是要推翻现有的解释。这个研究的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并将产业政策按照政府部门权威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务院,赋值3;第二类是发改委和科技部,赋值2;第三类是其他所有部委,赋值1。用政策数目和TFP做散点图,能看到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几个部门一起发布的文件更有用,但是其中具体机制暂时不能分辨。进一步将模型复杂化,使用了第一、二、三年的lag,发现第三年的lag比较显著,但是对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对投资也不显著,唐教授还猜测甚至有可能会挤出一部分投资。
(复旦大学唐世平)
唐教授最后对于实证结果做了一个总结,第一,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政策很有用,系数有很大差别,大概在三倍左右;第二,多个部门一起发文更有用,大概在两倍左右。
唐教授发言结束后,与会人员向唐教授提到产能过剩的问题,唐教授对这个问题做了简短的回复,他提到暂时还没有处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接下来的计划是着重于第三产业,并在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