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实现爆发式成长,需要从智慧城市专业化园区做起。本文从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着手,结合案例,总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经验,并提出了发展智慧园区的六个建议。
01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成效
Part01
1中国信息化水平首超G20平均水平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院提供的数据,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从年的第36位迅速攀升至年的第25位,首次超过G20二十国集团的平均水平,排名攀升至25位。同时,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排名第7位,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在产业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效益方面的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协同互补发展。
2中国网民规模和手机网民规模达7亿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是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落地的基础。目前,随着“智慧城市”、“无线城市”等战略的推动,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互联网普及率及移动网络使用率也不断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国互联网普及过半,普及率达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年底增加万人。
3中国网信企业规模持续扩增在全球互联网企业的前20强中,中国占到7席:腾讯(第5)、阿里巴巴(第6)、百度(第9)、蚂蚁金服(第10)、小米(第12)、京东(第16)、滴滴(第20),显示出中国在互联网领域中的强劲实力。中国网信企业规模持续扩增,并推动全球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4民众创业意愿增强,创业浪潮持续升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两年来,中国创业热浪持续升温,中国民众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意愿,新增创业者和新增公司数量持续增长,日均新注册企业1.2万,年均增长率达到33.74%。
从天使投资规模来看,年天使投资基金数与总金额较年分别增长.95%和.94%,年比年暴增21倍;从创投总体来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创业投资聚集地,创投总额达到.7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从独角兽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均隶属“互联网+”相关行业,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汽车交通和O2O服务四个领域。
5公众服务需求旺盛,互联网应用暴增不仅如此,中国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也逐渐迈向“互联网+”阶段,参与主体、服务渠道多元化,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同时,公众服务获取逐渐便利化。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在线公共服务应用加快普及。
6新业态不断涌现,瞪羚独角兽企业增长迅猛“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科技创新企业,这些科技创新企业是新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互联网+”智慧城市加速了智慧城市独角兽的产生,成为了激发新业态的创新空间。
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企业服务、网络安全等领域,ICT领域的独角兽独占鳌头;上榜独角兽企业家,同比增长87%;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过亿美元,有7家独角兽估值超过亿美元。
0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Part02
1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阶段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源于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不断升级与创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含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子政务阶段(年-年),源于国家信息化发展,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排头兵,旨在提升政府效能。主要通过政府外包和工程建设来实现。
第二阶段:智慧城市阶段(年-年),试点建设,目的是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政府政务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主要通过政企合作的PPP模式实现。
第三阶段:“互联网+”智慧城市阶段(年至今),增加“互联网+”思维及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政务协同及创新创业,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主要表现为创新创业,开放共赢。
2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1)经验一:不断开展广范围、多领域的试点示范
中国以政策先行,多层次多领域推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以综合性试点和具体领域试点展开,已经覆盖全国的所有重要城市。目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以“分级分类”试点建设模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出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2)经验二:开放智慧城市市场,鼓励多元参与
政府开放智慧城市市场,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让企业、NGO、公众、创业者等都能够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开放”,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和制度安排,让尽可能多的主体参与到创新过程中,并分享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开放市场,大众创新,让尽可能多的企业、个人、机构共同创新,形成巨大的经济发展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