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小康进程的五大方面发展的也比较均衡

反映小康进程的五大方面发展的也比较均衡

其中,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主体结构不断优化据悉,工业劳动生产率指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实现目标;农业劳动生产率、互联网普及率指数达到90以上;人均gdp、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数逐年提升,总体趋势稳中向好

陕南功能区特点突出陕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政策限制性因素和地理位置、人文社会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其起点较低,增速则在不断加快,成为新的支撑点,年均增幅达4.1个百分点,其中资源环境、人民生活、文化建设指数加快推进,年均增幅超过5个百分点,发展潜力较大

全省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博时第三产业官网西安支撑作用明显

陕北区位特征明显2010年~2014年陕北小康指数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指数增长较快,分别增18.8、13.2和12.1个百分点

陕北提高10.8个百分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指数增长较快

文化建设指数——稳步提高其中,“三馆一站”覆盖率、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指数已实现目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指数、城乡居民娱乐费用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指数,2014年分别较2010年提高14.3和7.9个百分点指数反映我省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繁荣,结构积极优化

其中,关中综合优势较强关中的小康建设综合优势明显,达83.3%,优于陕南、陕北除资源环境指数低于陕南、陕北,其余指数均位居前列陕北、陕南五大方博时第三产业基金面指数并不均衡

陕南年均增幅超5个百分点,资源环境、人民生活、文化建设指数加快推进

在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小康社会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包括全省与市级监测差距难以消除,受西安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效应影响突出,西安溢出效应明显,对其他地市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西安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支撑作用明显,但三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突出等

陕西小康社会综合监测指数87.2%

原标题:陕西小康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13位

随着陕西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陕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分析》报告表明,陕西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小康综合指数2014年位居全国第13位,较2010年提高6位西安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支撑作用明显

据悉,陕西五大方面小康指数均已超过80%,其中经济发展指数从2010年的70.2%上升到2014年88%,指数提高17.8个百分点;2014年民主法制建设指数较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2014年文化建设指数较201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指数较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较201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民主法制指数——指数内部差异明显基层民主参选率指数与廉政指数较为稳定,主要受政策制度因素影响其中,每万人拥有律师数指数2014年为75.6%,较2010年提高26.4个百分点,但社会安全指数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小幅波动指数反映民主意识稳健提升,法治环境加快改善

近年来,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小康社会监测指数反映明显,小康社会进程的地域性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征依然突出三大区域小康社会进程差异依旧存在五年间,陕南与关中小康指数差距从2010年11.25个百分点逐渐缩小到7.3个百分点,陕南与陕北的差距从9.8个百分点缩小到4.2个百分点,陕北与关中小康指数的差距从1.44提高到3.1个百分点

陕西经过近五年不懈努力,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监测指数表明,截至2014年,陕西小康社会综合监测指数87.2%,较2010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7个百分点小康综合指数2014年位居全国第13位,较2010年提高6位

关中小康建设综合优势明显,小康指数83.3%,优于陕南陕北

人民生活指数——不断改善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指数已经实现目标值,城乡居民收入、居民家庭住房面积达标率、公共城市第三产业包括交通服务指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有改善性提高指数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资源环境指数——加快改善其中,单位gdp水耗、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数已经实现目标;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较2010年分别提高18和20.7个百分点资源环境结构指数显示,我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三大区域小康社会进程仍存差异


白癜风患者适合什么样的运动
白癜风患者的白斑扩散引起怎样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csdscy/1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