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内涵:枢纽+网络
对于理解什么叫枢纽型网络城市?网络城市很早就有提出,但很少有人提出枢纽型网络城市。枢纽型网络城市,我们可以理解为网络+枢纽。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广州是单中心的城市,广州拉开城市发展骨架后,广州城市的格局慢慢就像一个网络型,现在除了中心城市之外,还有南沙、从化、增城、花都,这些城市通过交通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这是广州自身的,如果再放大到珠三角,泛珠三角,再到全球,这样一个大网络。
广州也属于全球城市体系中的一部分。说枢纽,广州又是中心城市。以前叫区域性中心城市、后来随着经济能力的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扩大,目前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就要发挥很大的枢纽作用,包括辐射,包括吸引高端资源,创造财富,这两个加起来是一个强化作用。对外是网络连接,在更大范围内连接资源,创造财富,扩大影响。所以,广州提出来要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就要增加城市功能,担当起国家赋予的这样一个责任。这是我们对于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理解。这里主要从枢纽看,从网络看。
枢纽型网络城市的三大功能:集聚、扩散和连接
从理论分析来看,枢纽型网络城市有三大基本功能和五个层面的主要功能。原来我们讲中心城市,主要讲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加上网络又有一个连接功能,连接就是网络之间的关系。所以,枢纽型网络城市,多了一个连接功能。通过三大基本功能,产生一些作用,归纳了一下主要的功能。枢纽型网络城市集聚要素:国际和国内,人才、资本、资金、资源、要素配置,要素进来之后,与各类人才相互融合,实现产业创新,创造财富,与世界各地交往,包括扩大投资,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交往。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广州枢纽型城市的定位和部署,我们确定了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现在重点是建设国际航空、国际航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也是导向。还包括完善铁路、城际、地铁等内部关系网络,市里在推动这些事情,以达到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的这个目标。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产业发展影响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我们梳理了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建设对产业的发展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影响:
第一个是强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包括三大国际枢纽,建设机场,建设港口,建设地铁,建设科技园区,建设孵化器,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这样一个平台。
第二个是枢纽型网络城市发展的促动作用。如有机场就有了机场集聚区,铁路有铁路集聚区,有了铁路经济区,地铁沿线都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枢纽型网络城市发展,会带动整个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规划。
第三个是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扩大了影响,集聚投资资源、要素,有一些大项目进来,会对产业结构,包括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形成新兴产业,对于我们原有的产业结构产生添加和新增,促进原有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第四个,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打造高端园区,大项目、大投资、高端要素的聚集,包括金融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积聚到广州,促进产业的高端化。
最后,增强国内外的产业联系,既然作为一个枢纽,作为一个网络,与世界城市的经济,包括引进来高端要素,包括走出去。这是枢纽型网络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生的产业相互影响的现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与国内外的产业联系,在某个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的三大效应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有三个方面的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直接带来经济效应。我们要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就要投资,包括机场和港口和基础设施投资,投资直接带动经济增长,这是一个短期的。建成之后就会发挥很大的外部性,是间接性的效应,这个比直接效应更大,但是缓慢的,持续地影响城市的产业和经济增长。
第二个是集聚的效应。建设的后期,会带来一些产业,产业会促进经济增长,税收,这个是长期的效应。
第三是形成新的经济优势。通过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改善,形成新的经济优势。可以广泛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包括项目的进入。这是一个长期的效应。
直接经济效应测算,我们建立了一个模型。数据运用年和年,广州二三产业增加值这个经济指标,自变量选择是二三产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主要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效应为主。我们从06年到07年算了一个系数,三年一次,这个测算需进一步完善,广州年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接下来广州市目标是到年基本建成,三年一次。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接下来从五个方面,阐释枢纽型网络城市对于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回顾了广州以往的产业布局。首先最早,年,主要是沿江分布,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到了年,形成跳跃式发展,开放之后,各个地区,形成了一带三翼。到了年以后,到现在年向三个方向发展,向北、向东和向南发展的趋势。
评价产业布局的合理性。
最后了解一下世界上趋势,了解纽约、巴黎和东京作为借鉴。这些全球城市的产业空间发展呈现出多中心和网络化的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整个产业的主导。
在这个基础上,从三个思路了解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于产业布局的影响,从国际航空、航运、铁路、公路的建设。
第二整个枢纽建设促进产业的发展,像空港经济区,临港经济带,正在分析,还没有结论。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发展高端产业化的基础和挑战,在这个基础上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定位对产业的发展的影响,优秀产业发展,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全球治理,在全球范围内。现成的产业向生产型服务业转化,高端制造业方向发展,枢纽型网络城市必须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枢纽型网络城市产业布局要向绿色和智能化方向构建。
四个方面的要求:产业高端化,在这个导向下,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我们产业升级提供哪些条件——基础和平台的支撑,道路交通枢纽和信息枢纽,通过这个枢纽的建设,形成一个网络通道,集聚全球要素资源,提高广州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升级的方向,相比传统产业要形成高质、高端、高新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包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现在主要指的是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也是利用现在的新技术,智能化的,生物医疗产业。另外要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产业腹地的影响
这一部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构建开放式经济新体系。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产业腹地的影响,主要有这几个理论——中心地理论、断裂点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只考虑一个城市;第二个理论是两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中心外围理论是相对的,发展相对快的形成中心,相对发展比较慢的就是外围;最后一个是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任何一个城市,在网络空间中都是一个节点,她们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
这些理论下,全球立体型网络城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它是多维度的,腹地原来是航运,现在发展成为综合性的交通,是多维度的。一个是点对点,一个是线性的。
第二、腹地全球化。由于航空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腹地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网络有多大腹地就有多大。
第三、从不同维度看,腹地出现强弱分层的动态不均衡现象。不同维度,腹地范围也不同。有的向一个方向,一个圈层。
第四、腹地呈现双向和多向的特点。
最后一个就是互联网+快递网络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腹地概念。一个城市可以跳过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所以,我们要更新腹地的观念。
第一部分,用数据主要是分析的三大枢纽的指标,说明我们的腹地有多大。航空、航运、科技创新这些指标。
这些指标有一个结论,从航空建设看,广州的腹地不局限于周边,而是全国的。从航空的国际范围看,广州的白云机场腹地是全球的,大洋洲的航班实现公交化。
从航运角度看,我们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3个五星级港口,多个港口有联系。特别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铁路枢纽,去年开通了广州到欧洲的班列,未来还要加快。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一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实验室和科技园区。
这个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有一些具体工作,这些是航空、航运这一些工程。包括南沙港的一些工程。铁路方面包括大田国家集装箱中心站。科技创新枢纽建设,包括国际科研机构。广州产业腹地的拓展,未来国际航空枢纽建成之后,形成与国内城市4小时航空圈,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航空圈。这样,腹地的就会更大。
在国际航运方面,广州整合东莞、中山、佛山的港口之后,向外,广州与东盟国家共建港口联盟。这样就形成面向华南,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航运枢纽。
国际铁路枢纽建设方面,根据国家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广州要建设兰广大通道,直接接入欧亚大陆通道。打通广州通过铁路进入欧洲的铁路通道。现在,成都和重庆的中欧班列中50%的货源是从广东运过去,广货是运到重庆和成都,然后运到欧洲的。如果广州建成了国际铁路枢纽,就可以将货物直接从广州运到欧洲。还有建设区域铁路枢纽,城际轨道,内部要完善轨道网络。
再一个是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形成国际科技创新的优势,彰显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于产业的影响力。最后,还有产业变革对政策需求。希望政策能够满足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影响的诉求。
后注:杨代友,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长。本文为杨代友带领的广州社科院产业所全体研究人员共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部分摘要,并由杨代友在7月12日的“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广州产业发展影响研究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整理人王世英副研究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