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著名经济学家樊纲预测2021年经

                            

年3月11日,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深圳市马洪基金会举办的“年‘问势’理事报告会”上发表了有关年中国经济发展大势的长篇演讲,内容精彩,观点独到,现将演讲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摘要

今年中国经济8%以上的GDP增长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就恢复正常了,我们很多方面还远远没有恢复正常,我们的交通运输、旅游业、餐饮、文化娱乐现在还都在恢复过程,要把疫情控制住,而且全球都控制住,我们这些问题才能解决。

今年和明后两年我们面临的经济风险应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尤其是国际金融风险,定时炸弹已经埋在那儿了,不是爆炸不爆炸的问题,而是何时爆炸的问题,一定会爆炸。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出口企业变成了出口的压力,还会变成金融风险,最近几个月各种渠道又有大量的热钱涌入。

对于通货膨胀不仅要看市场上的商品是否价格上涨,因为钱不仅可以买东西还可以买资产。迄今为止经济学还没办法把资产价格、产品价格统一起来,我们需要算出每年资产的通货膨胀率,并且纳入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中。

“十四五”规划的一大热点就是年的的碳达峰目标和年的碳中和目标。因为现在中国占世界排放的30%,比美国和欧洲排放的总和还多。这次两会标志着中国真正开始高度重视碳排放的问题。

全球化在特朗普时期并没有停止,全球化的基本动力比过去没有少反而更多了,推动全球化,想搞全球化,想在全球化中获益的利益集团多了。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不是“去中国化”,而是“中国+1”。疫情后全球化可能出现新的格局,很有可能出现三个大时区,亚洲一个区、非洲欧州一个区,北美南美洲一个区,同样一个时区里实现产业的布局,这三个区域可以自成体系。对此我们也有新的机会,我们可以走出国门参加到其他板块的产业链构建和发展中。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5G这些新基建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新的业态、新的产业非常重要,这是中国是一大优势。另外一大优势是相对廉价的科技人才,我国每年产生到万工程师的资源,这是世界上哪个国家也不可比拟的。

“双循环”主要的问题就是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多依靠国内的循环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个概念的提出比起扩大国内的消费市场的概念差别,就在于它既包括需求侧的因素,也包含供给侧的因素。最近中央深改组文件关于“双循环”的分析中,提到不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还要进行需求管理。不仅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可以带动更多的消费,社会保障的完善可以带动更多的消费,而且应该继续发展消费信贷,同时要继续发展互联网电商,此外还要更加充分重视我们国家“一老一小”的消费需求。还有两大消费需求被长期忽视,那就是公共服务消费与住房消费。而所有这些消费需求的增长都与城市化进程都密切相关。

我的演讲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判断当前的形势,当前和下一步,不讲特别长远的,判断一下今年、近期的形势;二是结合“十四五”规划中国经济的发展,讲一讲世界产业链布局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美国最近提出的产业发展战略,我不刻意讲“十四五”,“十四五”大家都在讨论,两会开过了,也都有一些文件,我们逐步再去深入讨论,大的环境、国际的环境,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开放城市,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在全球化新的格局中找到正确的位置,我觉得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想谈谈自己的观点;三是不去具体讲“双循环”,可能把“双循环”的概念讲讲,我讲“双循环”里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扩大我们的消费市场,管理消费是新的提法,“双循环”的概念中也是一个新的提法。我前一段时间讲“双循环”往往强调供给侧,我今天也会讲供给侧,稍微系统讲讲需求侧,如何真正在需求侧扩大市场,我们国际的市场仍然要去扩大,如何扩大国内的市场,如何提升国内的消费。

一、年中国GDP增速将超8%——虽然中国经济并未完全恢复正常

现在讲中国宏观经济还是比较乐观的,去年我们一枝独秀,是唯一一个GDP正增长的大国。今年1、2月份增长势头很猛,尤其是出口。美国说跟我们脱钩,对美国的出口我们增长了75%,顺差增长88%。这个数字有一点没能说得很清楚,去年2月份我们已经封城了,是我们对世界断供的时段,后来产业调整、全球化的布局调整和我们那时候的断供有关系。那时大家马上提出“去中国化”,我们不能集中在中国,中国出事我们就断供了。去年有这个问题,去年1月份还是很好的,2月份就不行了,基数非常低,所以今年显得数字非常高,去年和今年加在一起除二就是今年正常水平。比如说去年对美国1月份有10%的增长,2月份是0%,加在一起除二也有30%多40%的增长,原因就是因为疫情控制不利,因此复工复产迟迟不能正常进行。但是他们的需求又不少,发了很多钞票,现在又通过了拜登发1.9万亿美元的纾困计划,这个钱很多是发到居民家庭里的。钱没有少、货币没有少,需求也不少,但是供给跟不上,于是要大量进口。有些本来是向其他国家的订单,其他国家疫情又控制不好,复工复产又不行,包括印度、巴西,那些订单又转到中国。最近几个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出口变成非常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种趋势大概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尽管美国、欧洲的疫情大家有点看好,疫苗接种速度很快,应该说比我们快,当然我们也在加快。我们说要快起来也会很快,必须几月几日之前打完,这都是有可能的。

尽管欧美等大国都在努力的控制疫情和开放,但是一时半会儿还调整不过来,复工复产还有很多的问题,到了三季度,外部需求一直很旺盛。拉动国内经济,发电量、货运的数字都在高位运行,建筑机械的挖掘机百分之一百几十的增长,需求旺盛,这些是只有在当时我们经济比较过热的时候才出现的现象,我们现在出现,尽管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家觉得不好,但是很多地方订单赶不过来,招工招不到,订单赶不过来。这种势头如果持续两到三个季度,再加上后期仍然会有其他因素跟上来,今年8%以上的增长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有些机构预测9%,我不是很赞同,但是我觉得在8%以上。国务院研究室的人在介绍报告说到6%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还得考虑明年的情况”。考虑明年是什么意思?数可以调,明年是明年增长,有惯性的自然增长,基数高了自然低下去,不会今年低一点,明年就高一点,今年定8%相当于平常定6%。

我们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趋于中性、回归中性,货币一直在讲我们不大水漫灌,最近确实有些调整,有些地方开始看到央行有些回笼货币,实际上还是要保持中性,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财政调整力度可能稍微大一点,今年的赤字率从去年的6.2%下调到4.9%,各方面的支出尽管也有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比去年小,也是看到,目前经济增长既然是保持正常的水平就不要再有更大的政府投资力度,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就恢复正常了,我们很多方面还远远没有恢复正常,不能说“过热”这句话。有些部门稍微增长快一点,并不等于整个经济特别是服务业,我们现在还没法出国,我们的交通运输、旅游业、餐饮、文化娱乐现在还都在恢复过程,还远远没有到增长的程度,还要一段时间,还要把疫情控制住,而且全球都控制住,我们这些问题才能解决。现在都离正常水平、正常生活有差距,不要低估这次疫情长远的影响,明年能不能出国还不一定。

最近推出的国际健康证,就算是注册了,也需要别的国家接受。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情况会是什么?大量生产疫苗,疫苗可能会过剩,年底可能是过剩的,现在大家都在提高疫苗生产能力。二是疫苗谈判,得对等的接受疫苗的结果、检测的结果,我接受你的结果,这个也需要专家的介入,才能使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开放经济在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恢复正常,这是对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今年8%也是恢复性的增长,有点瘸腿的恢复。制造业、第一产业恢复得比较多,而且比较快,甚至不是恢复,是超过过去的增长,但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仍然在等待疫情的充分控制。

二、今明两年更要高度重视国际金融风险——定时炸弹已埋下

另外,我想谈谈金融方面。通货膨胀的指、数据标CPI刚出来,2月份的数字是负增长,不要太掉以轻心,环比算已经不是很低了,已经是正的了,同比是负的,去年这个时候猪肉价格非常高。世界上的大宗商品在涨价,石油、铁矿都在涨价。美国发了这么多钱,发了那么多货币,好像通货膨胀还很远,也可能很快通过某种机制也会有所恢复。至少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推动我们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在上涨,现在已经是正的。下一阶段生产者价格指数逐步体现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再加上食品和其他的因素,今年也许会3%。3%也不是特别可怕,还仍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我们国家不至于出现高额的通货膨胀,不具备高额通货膨胀的风险。金融市场相对稳定,结合风险的时候我们再多讲一点。

今年和明后两年我们面临的经济风险应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尤其是国际金融风险,定时炸弹已经埋在那儿了,有些人说不是爆炸不爆炸的问题,而是何时爆炸的问题,一定会爆炸,泡沫一定会破裂,炸弹一定会炸掉。就是现在全世界的货币超发和超宽松货币政策下的债务激增。

去年一年世界债务增长24万亿美元,世界债务和GDP的比例关系增长到%,这是很高的数字。中国现在也涨了,大概是%,从过去的%增长十几个点,(数字还需要核实)包括企业债、政府债和个人债,世界上是%。美国涨了很多,欧洲也涨了很多,美国耶伦上台以后要大干一场,1.9万亿不是什么大数,美联储会支持他购买债,而且他的理由是债务很高了,债务的成本很低、利率很低,这也是一个思维方法,但是很多学者不看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一直讲这个问题,真正的债务风险不仅取决于利息成本还取决于经济增长率,不能光看绝对数,耶伦作为经济学家不能说他完全没有道理,趁着利率低的时候赶紧发一些债。欧盟的央行行长和各国说,你们要准备今后半年是负利率,日本一直是负利率,一直在那儿超宽松。很多学者和业内人士都认识到,这就是一场很大的泡沫,但是泡沫怎么破?怎么崩?仍然是有待观察。

美元的货币超发有它的特点,就算多发了货币,问题可能不是出在他那儿,泡沫破裂可能不是出在他那儿。美国是国际货币的发行者,货币超发带来的风险会分摊到世界各国的头上,分摊到我们的头上。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渠道,通过汇率机制,包括美元指数大幅度下跌,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升值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债务偿付可能出现问题。美国人多发债是还得起的,他没有还不起债的时候,格林斯潘当年说的话,“我们怎么还不起债?”。他只要开动印刷机印钞票就能还债,各国是要分摊他的风险。这会改变国际的外汇储备持有格局,改变各国汇率的关系,引起各国的振荡,是非常现实的风险。

人民币汇率升值很多人觉得是好事,有资产的人觉得钱值钱了,对于出口企业呢?就变成了出口的压力,还会变成金融风险。大量热钱会涌入,最近几个月又有这种情况,各种渠道又有大量的热钱涌入,看到人民币升值。前两天在回调,今天又在升了,值得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csdscy/16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