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连发两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报告均涉及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报告中指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自年首次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15年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我国批发和零售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和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经济指标均居第三产业各行业首位。解读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占第三产业近六成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尤为显眼,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和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已经占到第三产业的近六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年年末,全国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9万个,比年年末增长.2%;从业人员.2万人,比年年末增长20.9%。法人单位数与从业人员数均居第三产业各行业首位,批发和零售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年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3.4万亿元,比年年末增长56.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8.2万亿元,比年增长44.1%,占第三产业全部法人的58.5%。99.3%的批发和零售企业为内资企业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年末,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内资企业法人单位为万个,比年年末大幅增长.3%,占批发和零售业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9.3%,是我国批发和零售业的绝对主体。在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4万个,比年年末增长.4%;国有和集体企业法人单位数合计4.3万个,比年年末减少32.6%。在内资企业为绝对主体的同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的批发和零售企业也发展平稳。截至年年末,批发和零售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分别为2.5万和2.4万个,分别比年年末增长68.1%和26.1%,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均为0.4%。文/本报记者张钦供图/视觉中国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从业人员(截至年年末)全国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万个,比年年末增加.1万个,增长.6%。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7万人,比年年末增加.2万人,增长28.9%,对全部新增就业贡献率达.3%。营业收入(年)全国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8万亿元,比年增长58.1%,比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增速高26.8个百分点。资产(截至年年末)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万亿元,在二三产业中占比为81.0%,首次超过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