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需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民营企业研究发展对策,通过政策引导、配置市场,加大扶持力度,合理减少税费,壮大民营企业单位总量,提高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质量,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化、合理化经营
-47.6
12854
4400
表1 六安市基本单位变化情况
12467
159
集体企业
(个)
三、加快基本单位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3年、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相比,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增长35.6%法人单位总量虽有增长,但较全省72.1%增幅相比,低36.5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市中排名第14位 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5.9%,在全省16个市中排第6位与2008年末相比,排名下降1个位次,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居全省第2
指标名称
表2 按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变化情况
(三)企业法人增势明显,经济类型多元化
467
68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421
62384
(%)
24533
股份有限公司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我市行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广,但分布相对集中2013年末,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行业分布主要集聚于五大行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880个,占23.6%;制造业4484个,占21.6%;批发和零售业2766个,占13.4%;教育1246个,占6.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55个,占5.6%(见表3)
二经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06.7
149.9
306
法人单位数
2766
(四)企业法人规模偏小
从业人员数
7901
(五)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64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3年末,六安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0713个,其中第三产业是指单产业法人单位19142个,多产业法人单位1571个;全市产业活动单位共有29429个,其中从事第二产业5852个,第三产业23577个与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法人单位增加5438个,增长35.6%,五年来年均增长6.3%;产业活动单位增加5911个,增长25.1%,五年来年均增长4.6%(见表1)
199
12530
12851
采矿业
280
41621
9664
(四)小微企业法人居多,占全部企业法人九成以上
分县区看,法人单位数占全市法人单位比重超10%的县区是金安区、裕安区、寿县、霍邱县、舒城县五个县区,其中舒城县法人单位数居全市之首,法人单位3548个,占全市法人单位17.1%;寿县法人单位增速在五个县中最快,为81.2%,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5.6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单位数增长居全市五县四区之首,增长1.8倍主要原因,一是行政村地理区域扩大;二是经博时第三产业股票济发展快单位增多与2008年末相比,金寨县、叶集试验区法人单位增速呈下降态势,分别下降3.1%、22.1%
(一)区域间单位发展不均衡
-7.4
9756
6.3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基本单位合理布局基本单位的数量规模、结构变化、区域分布,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针对我市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县区单位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全市要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缩小县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促进单位分布均衡发展;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提升软硬件环境,壮大企业规模;加快集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基本单位合理布局
卫生和社会工作
单位数
2013年末,全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现营业收入244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1953万元,比2008年的1133万元,增长72.4%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统计单位1760家,比2008年二经普的1209家,增加551家
建筑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8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00
29429
7841
制造业
338
94
20713
2013年末,全市个体经营户个,比2008年增加36366个,增长21.7%其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个,比2008年末增加39650个,增长40.7%,年均增长7.1%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占全市个体经营户总数的67.3%,所占比重比2008年末提高9.1个百分点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人,比2008年末增加61069人,增长26.9%,年均增长4.9%
(个)
联营企业
年均增长
内资企业
(%)
房地产业
139
621
34
509
463
有限责任公司
小微企业占全市企业九成以上,绝大多数处于分散经营,设立门槛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方式相对滞后,信息不透明,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融资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发展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
一、基本单位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2008年
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1937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3%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4792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38.2%;零售业1525个,占12.2%;批发业1139个,占9.1%其中工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工业企业97.5%
(人)
2013年末,六安市企业法人12530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60.5%,所占比重比2008年上升了8.8个百分点,单位增加了4629个,增长58.6%,五年来年均增长9.7% 企业法人增加明显,成长迅速
2013年
4.6
外商投资企业
(四)培育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结构优化近年来全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活跃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第三产业包括什么发展,第三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趋重要我们要立足市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在加快发展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等“朝阳产业”,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率的平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高质量、高品质运行
(个)
注: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数960个,从业人员9603人
20713
其他企业
三经普
63973
15275
2013年
241
1416
10319
8701
从企业规模看,企业法人资产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是指什么,整体实力不强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157.47亿元,仅占全省的2.7%企业创新能力与2008年相比成倍增长,但从全省看,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2013年末,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开展r&d 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74个,比2008年增长39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7%,占全省r&d活动单位3.1%,居全省第11位
(六)个体经济增势强劲,主要集中四大行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6
55.2
5607
2013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5218个,比2008年末增加4724个,增长45.0%;从业人员人,增加45603人,增长18.9%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增速高于第二产业30.2个百分点
14831
金融业
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8.4%;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61.78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65.2%
-23.5
26
8900
合计
37
(一)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造良好创业环境,增加基本单位总量基本单位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撑,单位数量的多少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五年来,我市基本单位总量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与全省增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法人单位数年均增长比全省低5.2个百分点需要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投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和渠道,增加基本单位总量,促进我市经济科学有序发展
2008年
住宿和餐饮业
从行业分布看,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修理业四个行业,成为个体经济的主要行业这四个行业的个体经营户总户数占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94.5%
(三)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减少
(%)
115
三经普
私营企业
59.0
(二)法人单位占第三产业是指什么全省比重下降
法人单位
增长
23518
(三)提升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数量尤其是民营企业大幅增多,则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会更足2013年末,我市民营企业法人单位数11994个,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的95.7%,民营经济已成为六安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市民营企业法人单位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与全省16个地市相比居第10位;单位数仅占全省民营企业法人单位数的4.7%,居全省第8位
1155
573
合计
35.6
76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24
基本单位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源头和载体,是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单元,它的变化发展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点因此,了解和掌握六安市基本单位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吗于准确研判我市经济形势,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有效加强市场调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3 2013年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
股份合作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一)单位总量稳步增加,规模以上单位户数增多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主体地位提升
58.6
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五年举行一次,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经济普查是一项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掌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结构布局等情况的重大调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全市统计工作者和五千多名普查员的共同努力,普查工作取得大量数据资料本文结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结果对我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和探讨,旨在为促进我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33
批发和零售业
460
4484
增长
单位数
经过五年来的调整,二三产业分布和构成有了一定的变化,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末,在全市从事二、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占比重分别为26.5%和73.5%,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比重高出第二产业47个百分点与2008年末相比,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提高了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占56.3%,第三产业占43.5%,与2008年末相比,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
6721
1246
19.5
国有企业
产业活动单位
111.6
892
25.1
62
3952
2911
1167
教育
(个)
128.0
单位数
(个)
42.3
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在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和外商投第三产业主要包括资企业占0.5%内资企业中,非公有制单位占主导地位,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2013年末,全市私营企业8701个,占69.4%;有限责任公司1416个,占11.3%;国有、集体企业法人541个,占4.3%;股份有限公司421个,占3.3%与2008年末相比,私营企业单位增加3094个,增长55.2%,私营企业增加数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增加总数的66.8%;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与2008年相比发展迅速,分别增加了795个、222个,增长1.3倍、1.1倍;国有、集体企业下降31.0%(见表2)
二经普
单位数
4880
2013年末,文化体育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数均成倍增长,分别比2008年增长2.9倍、2.2倍、1.3倍、1.1倍; 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等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97.7%、87.9%、85.1%、74.1%2013年,与互联第三产业主要包括网相关的行业发展迅速,邮政业中快递服务行业比2008年增加27家单位,从业人员增加301人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有文化产业企业法人1065个,从业人员2.44万人;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91个,从业人员2.16万人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企业登记注册情况看,2013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共63家,占企业法人比重0.5%,与2008年相比,占比下降0.26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7家,与2008年比,增加11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6家,与2008年相比,减少8家
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