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三条建议

关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三条建议       

编者按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全国很多省市也都在布局大数据产业。上海如何把大数据研究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推动力?

          

国务院年8月31日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50号)是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一个顶层设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则进一步明确,发展大数据是国家战略。

大数据是一个新技术,对应的是一个新产业,带来的是新业态和新模式。可以说,未来20年数据资源开发前景无限。

然而,在现实中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面临着三大难题,不愿开放、不敢开放、不会开放。不愿开放: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维护是有成本的,数据开放也是有成本的,但其本质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不敢开放:数据开放不仅有成本也有一定风险,数据公开出去之后被加工利用和分析得出什么结果事先很难预知,存在一定的不可控。不会开放:目前我国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与此同时,绝大部分数据资源被放到了备份中心,备份中心的数据资源并不能用于开发利用。

因此,《纲要》要求政府带头开放共享、带头开发利用数据资源,这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大挑战。要树立愿意开放数据、敢于开放数据的观念,同时数据开放要注意数据安全,但数据安全不能作为不开放数据的借口。

为此,我们提出三点想法和三条建议。

一、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三点想法

(一)推进政府数据开发利用,变“土地财政”为“数据财政”。需要理性看待“数据不愿意开放共享”问题,允许数据资源拥有部门在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当前,“土地财政”已经难以为继,但“盘活政府数据资源,建立数据财政”的时机可能已经到来。与土地不同,数据不会越用越少,并且数据本身会日益增加,因此盘活数据资源,建立“土地财政”可能是政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

(二)充分认识到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依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政策和法规,将社会管理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防备(尤其对于社会治安、防范腐败等方面)。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大幅度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三)加快培育数据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形成一个战略新兴产业——数据产业。数据产业集第一产业的资源性、第二产业的加工性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为一体,是新型的产业形态。基于大数据的产业整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例如:精准广告改变了传统广告业,余额宝改变了银行的活期存款,滴滴打车颠覆了出租车。

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三条建议

(一)分层级建设可开发的数据资源和数据储备

保护已有的数据资源,建设可用的数据资源、储备数据资源、掌控数据资源,尤其要率先建设中央战略数据资源,为中央顶层设计和战略决策服务。同时,还应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科研机构或企业建立大数据产业众创空间,支持小微创业企业和创新团队,以加快数据科学人才的培养,发展数据科技,建立数据资源开发和数据财政全套体系。

(二)加快建设上海大数据资源储备中心

发展大数据要有可供开发的数据。似乎各行各业都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可供开发的数据却少之又少。因此,建设上海大数据资源储备中心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例如,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有一个金融大数据资源储备中心。因为未来金融市场一定是网络化的市场,“快、准、全”的金融数据资源是核心竞争力。试想,如果全球金融从业者在做一个决定前都需要先看看“上海数据”怎么说,那么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形成了。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建议在上海建一个专门的高级“证券法院”或“证券检察院”,以加强金融稳定。如果我们从技术上再建设一个金融数据资源中心,那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面貌将有全新改观。

(三)着手谋划建设大数据试验场

大数据技术研究面临着“先有数据还是先有技术”的矛盾,即:没有大量的数据,大数据技术不能验证;而没有大数据技术,大量的数据连存放的地方都没有。解决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大数据试验场,让数据和技术交替叠加发展。

大数据试验场是拥有大规模数据容量及其管理分析能力、大规模科学家在线研究、大数据推演试验、支持“双创”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大数据研究与技术开发、数据密集型科技与工程创新、大数据产业创新、大数据人才培养。

大数据试验场将成为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上海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民生服务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试验和推演的平台。例如,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除大数据之外,将在精准医疗、类人智能、智慧城市、生物制药、脑科学、物联网等领域实施重大战略项目与科技前沿布局,这些重大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都需要在大数据上探索与试验。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公共大数据科技与工程创新平台。大数据试验场可以采取政府先期投入、分期建设的模式,第一期试验场原型由政府主要投入,依托有条件的科研机构来建设,力争达到开展10PB数据试验的能力;第二期达到开展PB数据试验的能力,基本建成试验场全部功能,并形成完善的运营体制和机制,实现独立运营;第三期试验场完全市场化运行,政府不再投入。

(本文不代表微言创新观点。欢迎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innotalk

.







































北京有哪些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csdscy/3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