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產业发展过程中第三部门角色简介

本文内容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广东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楊德苑

养老產业发展过程中「第三部门」角色简介--台湾经验借鑑

一、前言

根据维基百科解释,所谓第三部门或又称為志愿部门,是一社会学与经济学名词,意指在第一部门(或称為公部门)与第二部门(或称為私部门)之外,既非政府单位、又非一般民营企业的事业单位之总称。虽然各国对於第三部门的定义各自不同,但一般来说第三部门单位大都是由政府编列预算或私人企业出资,独立维持经营的事业体。一般常见的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基金会、非政府组织(NGO)或非营利组织(NPO)通常都属於第三部门的范畴,虽然每个第三部门单位成立的背景与营运方式都有不同,但普遍来说第三部门单位通常具有像是以社会公益為目的,与不用缴税等特质。

二、台湾第三部门发展背景

台湾佔地面积36,平方公里位於东亚的海岛,位於中国东南方、菲律宾北方。2/3為高山,只有1/4的土地适合发展,拥有2,万人口。平均寿命為76.7岁,识字率高达94%。在政治方面,实行多党民主政治,在民主机制下政党轮替执政。经济方面,根据联合国贸易暨发展会议(UNTAD)2年公布的世界百大经济体排行榜,台湾是全球排行第十六大的经济体,拥有活跃的资本经济,已经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台湾的第三部门成长反映台湾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早期工业化时代,经济及贸易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是社会上最具有活动力的团体。在此时期,农会、渔会、工会其数目不断增加。而随著国民所得的增加,有关劳工权益的劳工组织、协会在80年代早期开始蓬勃发展,并且逐步追上了经济及贸易相关的团体。

年解除戒严以后,政治及社会关怀的组织及草根性运动都逐渐萌芽扩散,公益组织在各种活动中急遽的发展。这样的现象也反映了我国民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自我意识。弱势族群及女性组织、慈善团体、地方文史工作室等,纷纷成立。

三、台湾第三部门现况

80年代之后出现的第三公部门见证了台湾经济发展及政治自由化所带来的民间社会重组过程。在台湾所有的第三公部门中,大多数的非营利组织都是草根性组织,提供服务。以组织型态来分,台湾第三公部门分為财產结合及人的结合两种型态。

「财团」系以捐助财產為设立基础之组织,如各种基金会,具有法人地位。台湾共有3,个基金会,目标类型依序為:文化教育类、社福慈善类及医疗卫生类。80年代之后,有越来越多企业基金会成立,彰显出更多企业参与公共事务。

「社团」系以人為设立基础之组织,如各种协会、学会、促进会等,如经向法院登记,即具有法人地位。未办法人登记者,為一般性之非法人社团。截至年底,台湾的社团法人及非法人社团共有23,个。显示台湾民间社会的活跃发展。其中,中央所辖团体以学术文化及经济业务最多;地方所辖以社会服务及公益慈善团体為最多。

四、臺湾第三部门发展趋势

1、第三部门取向和活动的区域化与全球化

台湾第三部门在这几年努力拓展视野,将活动扩及台湾以外的社会。一些组织成功地加入具联合国諮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例如:中华民国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参与中华民国世界和平妇女会参等,且均曾担任其区域核心成员,具有一定影响力。有些国内团体则或具备全球或区域网络,或具备潜力成长為国际型组织。例如:国际志工协会台湾分会、台湾国际医学联盟以及台湾路竹会医疗服务团等。

2、第三部门之间网络的增加

近年来,台湾第三部门均认為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繫及互动,而欲设立一个基金会中心,或资讯平台。其中,以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成為的「公益资讯中心」及编辑台湾基金会名录最广為所知。另外,台湾亚洲基金会建置「台湾NPO资源交流平台」透过「国际资讯发送台」、「捐募塔台」、「法规瞭望台」几个专区,促使国内第三部门便於取得资讯及资源。

3、第三部门「產业化」现象出现

第三部门在推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產生莫大的影响力,也创造许多商机。例如当时许多民间团体要求开放电台及电视台的主张,造成现在媒体產业的无线商机利润。从第三部门从业人数规模日益庞大,必然将第三部门工作进行功能分化,学习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分工,例如研发、规划、执行、评估等,才能更有效率。

另外,第三部门会形成上下游供应商与顾客端的关系,建立彼此供需的供应链。未来第三部门会持续朝產业化方向迈进,充实自身专业知识,也能够掌握自身在推动社会改革中的种种机会。

4、第三部门在社会福利「民营化」扮演的角色

近年来,经由第三部门,推行社会福利服务的委外计划。直接将服务项目委由相关民间专业团体来承办其项目包括:儿童少年福利、老人福利、身心障碍者福利、妇女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法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社发展等业务,例如,励馨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致力於避免儿童遭性侵害性剥削的议题倡导、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则专助於為迟缓儿童及身心障碍者的照护、阳光文教基金会致力於争取顏面伤残者的工作机会。

5、学术圈对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趣大增

9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机构中,有越来越多以第三部门為主题进行研究与教学。第三部门逐渐成為一个研究教学领域,各大专院校,特别是社会系、社工系、公行系、工商管理系,也相继开设非营利部门课程。例如:中华经济研究院成立台湾NGO专业化观察网站、国立中山大学大陆研究所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心、南华大学非营利事业管理研究所,以及国立政治大学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等。

6、企业界对第三部门相当支持

台湾企业界对第三部门相当支持,企业或自行成立基金会,或对已设立非营利组织进行企业捐赠,支持特定计划或方案。例如:宏碁基金会、奇美文化基金会、金车教育基金会台积电文教基金会等,均是企业在营利目的之餘所成立的各类型基金会;统一企业集团长期赞助弱势关怀的世界展望会及创世基金会;花旗银行也赞助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以及中华社会福利联合劝募协会。

7、民眾支持慈善活动与公共利益

台湾民眾相当支持由民间兴起的慈善活动。宗教慈善组织发起民眾捐款通常最成功,例如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其基金总额达新台币亿元,完全由民眾捐款而来,是台湾唯一超过百亿基金额的第三部门组织。台湾民眾捐献仍限於传统乐捐及社会救济,甚至有积功德的心态。不过根据中华社会福利联合劝募协会年募款金额百万元台币,创歷年新高,主要仍是由民眾小额捐款而来,可见台湾民眾也渐渐习惯捐款给他们认可其目标及努力的第三部门。

8、对第三部门投注相关政策支撑补助及支持

近来,日渐对於第三部门益加重视。除了外成立NGO委员会加强台湾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联繫外;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著力发展第三部门业务部门,建构第三部门的发展环境,加强国内第三部门网络、人才培育,研拟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之相关法令等,希望搭建出连结大学研究机构与第三部门的桥梁,将第三部门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的系统体制下,能够做更制度化及持续性的永续经营。

五、结语

台湾第三部门发展歷史不长,尚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如:企业对第三部门的投入比例尚低、倡导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需加强、内部治理与能力建构不足等,但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第三部门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台湾迈向公民社会的重要基石,未来在民间、政府、企业的伙伴关系合作下,相信台湾第三部门运作将更稳健,展现出台湾人民的声音及力量。

本文内容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注:本文来自广东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









































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csdscy/3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