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余杭十三五专项规划之商务

余杭区“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商务领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为抓手,将余杭建设成为有较强影响的杭州市级商业副中心、市级高端消费聚集区、省级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省级电子商务先导区。

现代商贸:到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

对外贸易:力争到年,实现外贸出口规模占全市比重增加0.5%;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提高20%。

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五年累计引进市外内资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五年累计亿元。

电子商务:力争到年,全区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超过20%;跨境电子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到20亿美元。

“走出去”:中方境外投资总额五年累计达到6.6亿美元,年均增长25%。

服务贸易:到年,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比年末翻一番,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二、主要任务

提高现代商贸发展质量,增强流通竞争力。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培育招商引资综合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全面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打造产业生态圈。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引导企业拓市场。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挖掘新的增长点。

余杭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到年,我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完善,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逐步把余杭打造成为“浙江的南山”。

创新投入稳定增长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在3.3%;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达到7.5%以上。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以上;省级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达到家以上;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家,孵化总面积突破万平方米。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件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3%;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6.8%。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科技金融扶持科技型企业的资金累计达到20亿元以上,名人才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

二、重点任务

按照“创新创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重点做好大产业生态系统、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人才集聚、服务民生、体制改革、优化环境八个方面的任务。

三、空间布局

依托未来科技城、良渚文化城、临平创业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复合型的众创空间。“十三五”时期,全区重点打造30家科创园区,区域面积48.5平方公里。

余杭区“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余杭金融将以“三城三镇”为主平台,以金融产业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构建余杭独具特色的金融业功能和空间发展格局,打造杭州独具影响力的直接融资服务基地、新金融集聚高地和普惠金融示范区。

综合实力

金融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以上。

金融产业

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新金融机构达到0家以上,管理基金规模达到0亿元以上。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发展,众创空间成效显著,形成余杭特色的新金融集聚高地。

金融体系

银行业机构支行级达到50家以上,新增网点数达到20家以上。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得到稳步发展。

资本市场

新增上市(挂牌)培育企业家,股改企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0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80家,上市企业20家,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场外市场多渠道并举的格局。

产业基金

进一步加大与社会资本合作力度,设立多领域的专业性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达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着力提升金融保障和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主导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加速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持续做优做强;

大力培育地方特色的金融业态,推动普惠金融,探索绿色金融,培育财富管理;

积极发展金融产业载体和平台,推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促进创新金融集聚;

不断优化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强化金融风险处置,完善金融风控体系。

余杭区“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人才总量目标

到年我区人才总量达到32万左右,年均增长率7.5%。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年总数约9.6万(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到年总数约3.5万,年均增长率9.76%);专业技术人才到年总数约15万,年均增长率10.56%;高技能人才到年总数约4万,年均增长率8.91%;农村实用人才到年总数约3万,年均增长率6.39%;社会工作人才到年总数约人,年均增长率10.54%。

人才素质目标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到年达到26%。每万人中拥有RD活动人员,到年达到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到年达到30%以上。

领军人才目标

到年,在全区重点经济和社会领域里集聚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领军人才,力争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或国外院士(含柔性)达25名,培养引进30名国内外知名的文创设计类大师、10名国内知名企业家、5名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或荣誉的高技能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达名,培育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达名,其中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名、市级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个。

人才结构目标

到年,人才加快向重点产业集聚,人才在地区间的分布趋于均匀,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趋于合理,全区第一产业中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有所增长;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成为主体人才;第三产业人才占人才总量将随着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略有增长。

二、重点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实施打造人才高地“”战略,即以打造3类人才平台为重点,以实施6大人才计划和5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扎实有序推进我区人才高地建设。

1

3类人才平台:

1.战略试验平台:加强杭州市级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探索推进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工作。

2.产业园区平台:在“三城三镇多点”布局引培各类各层次人才。

3.赛会聚才平台:组织开展“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推介会”、“院士余杭行”、全区人才项目评审、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先锋营”等赛会评审活动。

2

6大人才计划:

实施余杭区杰出人才培育计划、新一轮区“千人计划”、余杭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实施信息经济人才集聚计划、国际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计划、区域性金融人才集聚计划等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培育计划。

3

5大人才工程:

通过实施基础人才系统提升工程、文创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等2大工程,全面统筹提升全区各类基础人才、文创人才的发展质量,通过实施人才作用发挥工程、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工程、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工程等3大工程,积极营造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人才成长规律接轨、与用人单位自主权接轨的人才发展环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csdscy/4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