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政府在推动发展第三产业时工业思维的主导很明显
城市没有好的配套、没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支撑,经济转型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就会挡在城外,或者进城后又流失掉而城市配套不足,有可能是地方政府过分强调工业经济的结果
其实,佛山在10多年前,第三产业比重曾有过占比40.7%的时刻,但由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逐渐滑落,到2013年也只有36.1%,10多年来一直在35%左右徘徊
40%的目标是个伪命题吗?
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今年两会上,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对“人才瓶颈”唾沫横飞高明区区长黄棋泰举例说,曾经有一位在广东溢达做到中层骨干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放弃掉几十万元的年薪,回到了北京,原因是高明没好的学校
其次,政府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考虑的是中国第三产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的确,服务业要发展,在佛山首先要满足来自于制造业的需求围绕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这条主线不能丢因此,市、区政府部门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寻找的路径是推动优质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也就是利用政策优惠诱导制造业企业将原来的设计、物流、咨询等服务环节外包出去,形成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
人们喜欢拿佛山与东莞的经济比较,因为两个区域经济总量非常相近东莞的服务业(第三产业)2012年占g d p比重已经达到了52.7%,更不用说广州和深圳可是东莞的经济结构和佛山有比较大的差异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至2011年间,东莞的第二产业曾经出现过负增长,一度增速下滑12%.在工业经济下滑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占比上升更容易一些但佛山主要是民营经济扎根博时第三产业股票本土,也非外向型出口城市,工业经济一直保持平稳的增速简单把佛山第三产业和东莞对比,也没有照顾到佛山的实际
早在2007年,佛山市政府就发布了《佛山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要达40%,以鼓励本地服务业的发展但直到2010年,佛山市第三产业仍只占33.5%.
强调发展第三产业从来没有这么急迫过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集中围绕第三产业发展献策,而在9月末,佛山市政府还专门召开第三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督办工作会议,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作为一个制造业立命的城市,强调发展第三产业到底意欲何为?多年来,佛山市历届政府从未放松过发展第三产业,可是始终无法达到占比4 0 %的预期哪些属于第三产业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既与市场竞争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相关,也是当地政府长期工业思维主导的结果而现在佛山第三产业要迎头赶上,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拿什么去拼呢?”
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的提升在过去十年中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由于商贸层次不丰富,佛山的很多高消费被广州和香港吸走;文化创意、旅游、甚至是佛山特色餐饮,并没有进行整合、提升和包装没有歌剧院、没有知名的步行街,没有文化创意中心,佛山的生活成本再低,都只是文化娱乐干瘪的城市而城市失去了时尚和创意,只是制造、制造、制造,新经济的主要要素———人才,不会来、不愿来
不是慢,是制造业太快
何以现在第三产业发展会成为佛山经济重要的一个议题?其实,也是工业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必然逻辑过去几年,佛山的工业经济发展经过了一段“黄金期”,佛山制造在全国打响但在市场竞争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家层面都认识到,规模经济、低端制造仍是企业经营的主宰在互联网经济、智能技术革命的浪潮下,佛山制造过去依赖劳动红利、过分注重成本而非品牌战略的思维受到急剧冲击
但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经验,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进入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业占g d p的比重已经达70%左右,有的接近80%.佛山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定是未来经济的新图景,只不过用硬性的指标去促成其壮大,不亚于揠苗助长佛山过去政府部门主导的招商引资,对引进制造项目的热情明显高过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在产值和税收上可能并不“实在”结果是在第三产业包括什么土地、财政资金上,政府给制造业项目的倾斜也高过服务业在佛山市全国著名的驰名商标中,几乎90%是制造业,而服务业项目,例如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城、中德工业服务区、绿岛湖产业带等服务业项目,在佛山还未形成名片和气候
李江帆在今年的政府顾问团会议上曾明确说,“服务经济是佛山未来发展大方向,但是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佛山不应过于拘泥于三产比重,陷入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唯比重论,为了达到人为规定的三产比重水平而削足适履”
不少专家学者在佛山考察后,都持一个共同的观点,佛山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的确是佛山的一个短板,但盲目追求第三产业比重也会让佛山迷失方向因为广佛乃至整个珠三角产业链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广州和深圳乃第三产业是什么意思至香港实际上获得了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而佛山最强的就是制造业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佛山不可能舍弃一技之长,而重点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相对弱势,在经济学上也是市场竞争产生的自然结果
但“主辅分离”没有考虑到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际例如设计,只有像美的集团那样的大型企业在设计上是进行采购、和自己的设计研发相结合,但是中小企业你让他们去找设计公司成本高昂而在工业设计领域,佛山的企业即使外包选择大多会在深圳、广州,本土的设计水平仍处于培育阶段而在物流环节,佛山企业所倚重的大多数是外来的物流公司,它们大多在佛山设立门店和办事处
第三产业占gdp40%,一直是省政府给佛山下的一个重要经济考核指标在这样的压力下,佛山市政府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是没有规划、也不是没有在重点项目引进、政策扶持上下功夫,但是年年说达到40%,年年都难达到
当然设定40%的政府经济考核指标也有其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可以促成佛山市各级政府对第三产业的重视,找到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
围绕发展第三产业,佛山市历届政府班子都将它作为重点课题来研究和推进在历届佛山市政府顾问团中,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江帆从来都认为,佛山的第三产业不必受40%目标的桎梏因为在经济学上,从来没有说哪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一定要和第二产业达到怎样一个比例才算是合适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三个产业的划分从来不是经济理论的高深,其实就是人的需求好的城市一定是服务业高度聚集、能提供足够的便第三产业gdp比重利和舒适度,而单一的城市功能却会抑制人的全面需求在佛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和公共服务等非营利性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同样成为人才引进的隐形之墙推倒这堵墙,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片面的工业主导思维
在制造业还只是规模经济、整体处于附加值较低的水平时,从制造业分离出服务业需要时日因为这个过程需要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高度分工后才游离出服务业因子而这个过程同时面临其它区域服务业的激烈竞争
那么这十年,佛山第三产业从2004年到2013年,生产总值实际上也从612亿增长到2530亿,也是4.1倍左右可以想见,佛山第三产业在年平均增速上与第二产业是相近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只是制造业的强劲和雄厚,将第三产业的光芒生生掩盖了
你问问佛山的企业老板,如果谈博时第三产业分红工业设计他肯定知道深圳是最强的,如果是法律咨询、金融,那我可能会找北京或者香港的机构在服务全球化的背景下,佛山对服务业的需求早已经突破了本土特别是在广佛同城的背景下,佛山制造对广州服务业的利用显得更具有效率以会展业为例,佛山企业不可能再造一个琶洲馆与广州竞争,相反,在琶洲参展,佛山企业相对便利
如果不照顾到佛山是一个以工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用占比40%的目标硬生生地要求佛山第三产业达标,这就好比一个语数外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定要体育成绩也优秀一样
工业主导思维亟待改变
制造业是佛山的根这是佛山市政府历届领导和佛山众多企业家的共识,因此发展制造业、扶持制造业在政府层面是首要的在不同的会议场合,地方政府第三产业增加值首脑强调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只有工业发展了,服务业、城市才会获得根本的动力这个逻辑也是很多发达城市成长的轨迹但却不意味着工业发展了,服务业、城市公共配套会自然形成
不管政府怎样发文、会议强调第三产业的重要性,但是佛山的第三产业始终没有再达到过占比40%的“成绩”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也很清楚,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在与第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竞争的,佛山是鲜明的制造业城市,工业经济过去十年的发展可谓“乘风破浪”,如果从2004年佛山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959亿来算,十年后的2013年该总值已经达到4340亿,正好是十年前的4.5倍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北京白癜风医院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