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本篇会从“人文地理”的角度,从农业、工业和城市三个方面给大家呈现地理的另一面。
一、农业(agriculture)农业是人类有目的地种植植物(包括菌类)或畜养动物,生产出有用农作物或牲畜的产业,被划分在第一级产业。广义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而一般人所说之农业通常只指种植业。本文的农业为广义农业之意。
农业的产品一般会是食物、纤维、生物燃料、药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资源而来,可以维持或提升人类生活的物品。
世界上的农业分布是多样且不均匀的。
其中,东亚、南亚及东南亚主要为种植业,中亚、中东、北非、北美和南美西部以及澳大利亚大部以畜牧业为主,欧洲、美国中东部、澳大利亚和南美东南部以商品农业为主。
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及科学技术等。
比如,中东地区的畜牧业主要是受到该地区炎热干燥的气候所影响,常年高温且降水稀少,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只能发展游牧或半游牧的畜牧业。
二、工业(industry)工业是以制造生产产品为主的产业。多半会以第一产业及其他制造商的产品为其原料,所制造的商品可能会出口或是销售给一般客户,也可能作为其他制造商的原料。又可以分为轻工业及重工业。将原料加工为产品的过程中,可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也会需要工厂及机械设备,甚至还有废弃原物料或废热等可能会影响环境或造成污染的问题。
世界上的工业分布是主要集中在东亚沿海地区,欧洲大部、北美东西海岸、南美东南沿海地区及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
工业又可以分为:
资源密集型工业(采矿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工业,服装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激光工业)。
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带动了棉纺织业和钢铁业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电气化的应用,带动了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产业的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记住的发展,带动了航天、核工业、微电子、互联网等的飞速发展。
三、城市(city)城市是人口较为稠密、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机能分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
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基础建设。一般而言城市会有较完善的公共卫生设备、公用事业、土地规划、住宅及运输系统。
密集的开发方便人们的互动,也便于商业活动的进行。大都市一般会有对应的郊区及卫星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许多人住在郊区,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个城市已扩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区域就会形成城市群。
世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南沿海及南美东部沿海地区。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城市群或都市圈)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区域。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城市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世界主要有六大城市群,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各有两个大城市群,如图所示:
这些城市群都是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各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世界或国内的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
—————END—————
欢迎投稿:media
langlib.皮肤白癜风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