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跨越发展要善做“整合”文章
李志
“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合则强,孤则弱。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同样如此,唯有整合资源,才能聚集合力、突破瓶颈。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乌兰察布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始终贯穿着“和合”的思想,艾丽华书记所作的报告通篇闪耀着“整合”的思想光芒。在农牧业上,要求着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把土地从家庭分散经营中整合起来,向现代农牧业领军企业和骨干力量集结,打造面向首都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尤其是要围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构建种薯生产、精深加工、营销“三大联盟”,推进全产业链开发,提升“中国薯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工业上,推行“管委会+公司”和“一区多园”模式,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整体合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在第三产业上,以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为依托,以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为契机,推动“六大新兴服务业”向京津地区、冬奥会,以及中俄蒙经济走廊靠拢。这一系列的战略思想和部署要求无不体现了新一届市委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的整合思想。
“整合”是发展所需,更是大势所趋。客观地看待,全市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农牧业规模大而效益低,矿产资源丰富而缺乏竞争力,交通区位优越而发挥不足,皆与未能有效整合资源有关。四次党代会报告突破固有思维、改变传统观念,旗帜鲜明地提出,将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化零为整、整合发展、一体推进,把“优势”产业做成“强势”产业,这既是对自身的深刻观照和检视,更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未来的经济是平台经济,谁能把资源整合到平台,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这几乎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小到行业间,如煤炭、钢铁等企业的兼并重组,大数据时代对互联网的整合;大到国家战略,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整合的是沿线沿边地区和国家的优势资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对国内区域性资源的优化升级和共享共建。可以说,当今时代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整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跨越发展必由之路。新一届市委的“整合”思维顺应了发展大势,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核心驱动,必将对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后发赶超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好的思想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能见到实效、产生价值,落实行动重点在人、关键在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市四次党代会《报告》大手笔勾勒了全市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党员干部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体党员代表意志和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为全市未来五年跨越发展提供了蓝图底本。当前最紧要的“整合”是快速地将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整合到《报告》精神上来,同下“一盘棋”,共绘“一张图”,凝成“一股绳”,戮力同心,将《报告》描绘的蓝图愿景变为美好现实。要打破固守“一亩三分地”的思想藩篱,把产业优势资源向“六个基地”集中,实现旗县之间、行业之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把旅游业向“一心两翼一路一带”整合,推动各地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把物流业向“打造京津港口的合作区、面向俄蒙欧的国际物流节点城市”集聚,提升影响力、增强竞争力,等等。总的目标要求就是找出产业之间的关联点,以点带面、互联互补、互促互进,在各种资源对接、要素融合中实现效益捆绑式、品牌化,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篇而万篇明。
为政者善弈谋势方能突围破困、成就大事。我们相信,在新一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善用整合的思想积蓄力量、谋划事业,乌兰察布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所在单位为乌兰察布市委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