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变促升级创新创业铸辉煌
鲤城区新一届政府提出五年工作思路
本报讯本周是鲤城区的“两会”时间。12月13日,鲤城区代区长许宏程在该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进行回顾,并提出新一届政府五年工作思路。。
求新求变、创新创业、提档升级是整份工作报告的主基调。从创建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两个服务中心”到上市企业达11家,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称号到承接海丝国际艺术节、亚艺节“魅力文都”、央视猴年春晚东部分会场,从“三旧改造”、石结构房屋改造、“美丽社区”建设到站前大道鲤城段、池峰路七支路等一批重要路网建成畅通,从实施“数控一代”到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和科普示范区……我们欣喜地看到鲤城区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鲤城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日益提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靓丽滨江。(张九强摄)
回首征程成绩喜人
五年来,鲤城区政府围绕打造“两个升级版、一个核心区、两个先行示范区”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功能、产业层次、文化引领力、创新能力“四提升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区八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接续奋斗,该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取得较大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8%、5.4%、11.4%、14.5%。每平方公里创造GDP近5亿元,土地经济密度位居全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3.9%,完成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安置小区11个、近70万㎡,医院、江南学园小学及幼儿园、江南老年颐乐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
产业经济篇抓运行,强产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鲤城区强化综合施策,有力推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借助阿里巴巴、闽品汇等平台,推动企业加大线上销售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预计年规上工业产值.5亿元,增长9%,产销率达97.8%。出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政策,预计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2万㎡,销售额36.1亿元、增长7.7%。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税负超亿元,兑现各级惠企资金近万元。实施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工业技改、投资工程包“四大攻坚会战”,重点项目新开工6个、竣工或部分竣工20个,12个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和销售,火炬电子、晶彩光电等7个工业技改项目如期竣工,在全区形成新一轮项目投资建设的热潮。
在产业创新上,鲤城区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强化智能制造,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攻关和项目产业化,经济增长的新生动能得到加速扩张。铂阳精工靶材兆瓦项目建成试投产,火炬电子、众益太阳能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88.2亿元、增长10%。18家限上电商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3.9亿元、增长45%;幸福网店商城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首创全国品控服务商模式。银行、证券、保险业等各类金融机构纳税1.1亿元、增长9%。预计实现三产增加值.25亿元,增长7%。培育10家市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8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鸿星尔克等11家企业被列入省级经信龙头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海天科技等17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产业龙头。
作为泉州城市核心区,鲤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该区主动融入泉州“海丝”先行区建设,制定实施文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聚宝城南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新门文旅街区获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单位、源和创意产业园获评第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成古城语音导游系统,造热“古城游”,预计年全年该区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16%,旅游收入增长14.2%。
社会民生篇近日,在开元街道学府路泉州外国语中学大门外、海滨街道金山社区文化小广场、鲤中街道源和大门内和高新区大门外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已建成试运营,市民可通过自助借阅系统借还图书。这个深受市民群众 鲤城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年新增就业人数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7%以内。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平等协商制度,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挽回劳动者经济损失超千万元。菜篮子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逐步形成。巩固教育均衡区发展成果,培新小学教学综合楼等4个“薄改扩容”项目建成投用。高分通过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专家组评估验收,获评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人口计生综合考评位居省市前列。
今年8月初,鲤城公安分局临江派出所在溪亭社区中山花园小区试点“火眼”识别系统,为小区业主构建起一道安全“防火墙”。“火眼”系统试运行以来,小区实现了案件“零发案”。多年来,该区持续深化平安鲤城建设,社会保持和谐有序。今年通过省平安县(市、区)创建复核验收。建成首批16个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开展“一定五化”新型社区治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均持续下降。
池峰路二期等路灯工程、海西汽配城二期排水排污及周边道路工程竣工投用,2号污水提升泵站开工建设,在城市建设上,鲤城强化精建细管,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今年,该区完成江南学园等5个项目亩土地、3.5万㎡房屋的征收工作,解决了原蔬菜公司、万盛酒店等一批影响施工建设的瓶颈。实施58个“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项目,完成投资43.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配合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53个;开通社区巴士3条。深入开展古城“治乱”行动,拆除“两违”宗37.5万㎡,环保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城市管理高效规范,城市品位明显跃升。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推进,江南新区的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张九强摄)
改革创新篇9月,泉州汇鑫小贷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在H股上市的小贷公司。今年来,鲤城区的金融改革持续升温,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两个服务中心”引进各类服务机构52家,晶彩光电、田中机械、七星电气3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挂牌。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鲤城区纵深推进重点改革项目,8家社区卫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2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承担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年医改年度任务;策划站前大道中段西侧片区基础设施等7个PPP项目,其中珑璟湾学校项目已经确定社会投资方、进入实施阶段。利用闲置楼宇、厂房引办企业家,总注册资本66.7亿元,盘活面积39.8万㎡。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94件,连续多年居省市前列。
在政府效能建设上,该区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行政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入驻鲤城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0%以内。并在全省首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全市首发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政务公开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新的五年,是鲤城追赶跨越的冲刺突破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该区将加快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走好城市一体化、产业高端化、文化产业化、生态特色化道路,努力打造城市、经济、文化升级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自主创新、文化复兴繁荣走在全市前列,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走都市产业高端发展之路未来五年,鲤城区将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政策,助力先进制造业倍增扩张,助力传统制造业融合创新,助力现代服务业加速领跑,不断推进产业品质升级。
该区将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和智能制造、“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改造提升机械汽配、纺织鞋服等传统产业,壮大光电信息、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体量,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构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力争至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年均增长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推进,鲤城区呈现出人和业兴的喜人景象。(野火摄)
走文旅产业特色发展之路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丝文化旅游先行区,该区将深入挖掘鲤城“世界级”的海丝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古城文、创、旅品牌,着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丝旅游目的地城市。
该区将继续以古城为核心,实施“旅游+”战略,抓好古城保护发展“六大工程”,实施城南片区、华侨新村片区、府文庙片区、龙头山旅游商业街区“四大片区”等古城保护利用项目,把精气神、文化味融进古城的改造提升,将红砖古厝、骑楼街景融入建设之中,传承“古香古色、古韵彰显”的城市风骨,促进“旅游+文化、旅游+创意、旅游+商贸”等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旅游发展机制创新,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业融合”的旅游发展格局。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突出海丝主题,加快聚宝城南文化街区建设步伐,形成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的集聚效应,再现古代刺桐城国际商贸门户“涨海声中万国商”和“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力争到年,年接待游客总量达万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3.5%以上。
走古城新区融合发展之路“高水平设计、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是鲤城区实施城市更新升级计划的三部曲。该区在城市建设上将突出“古新交融、宜居宜业”,高水平做好城市规划实施方案和城市设计,推动城市一体化协调发展,巩固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该区将围绕古城新区功能的呼应和延伸、人口的转移和承接,业态的替换和调整,构建法定规划控制、专项规划支撑、项目规划落实的全领域、多层次、全覆盖城市设计体系。实施古城保护提升计划,对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持续实施保护性、渐进式整治和修缮,打造既有文化韵味又有蓬勃生机的文化空间。实施新城加速崛起计划,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建设,大面积改造、大开发商引入,形成产业配套、设施完善、宜居宜业,与古城区功能互补、层次各异的新城体系,建成高端时尚、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
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清新鲤城,该区将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区项目准入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全面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绿色清洁生产,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造林绿化,确保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力争到年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3%、45.5%,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走民生福祉共享发展之路年,鲤城区确定了2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总投资1.06亿元,涵盖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项目、老旧小区天然气改造等普惠性项目。
在民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上,该区将提速实施中小学布局及建设五年规划,加快建设泉州七中江南校区、延陵实验小学(幼儿园)、珑璟湾配套幼儿园和区第三中心小学综合楼,新增学位个;推进泉州六中、泉州十五中升级达标建设。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医院项目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二期项目招商,医院床位数张,千人均床位数达1.82张。力争到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比较完善,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群众获得感更加强烈。
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鲤城区政府提出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为此,该区将重点实施产业品质升级、城市更新升级、“文化+”行动、生态文明提升、改革创新提速、共建共享惠民六大计划,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振奋的精神,推动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黄欣怡林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