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 https://m-mip.39.net/pf/mipso_5207195.html
摘要:探讨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对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启示。

本文探讨了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要加强种薯新产品的研发;完善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检测体系,建立马铃薯种薯的认证制度。并强制实施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种薯的普及率,促进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马铃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种植国家达到多个。年,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万hm2,产量达到3.2亿t。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09万hm2,总产量为.5万t,单产为14.52t/hm2,低于年全国平均单产(15.99t/bm2)。同年世界马铃薯单产为14.8t/hm2(年为17t/hm2)。可见,中国马铃薯单产水平接近世界水平,但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35~43t/hm2。在世界马铃薯种植大国,美国的平均单产为40t/hm2,荷兰的平均单产为50t/hm2,部分地区甚至达到t/hm2全球最高单产。中国马铃薯单产水平低,主要原因是现在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还没有达到高单产水平。因此,借鉴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加快中国马铃薯产业化进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荷兰马铃薯种薯业的发展

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薯。因此,马铃薯种薯繁育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荷兰是马铃薯的生产和贸易大国,该国出口的马铃薯比其进口的马铃薯价格高,其真正的原因在于荷兰生产和出口的马铃薯以种薯为主,进口的马铃薯则以商品薯(原料薯)为主。所以,该国非常重视种薯的生产,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和出口大国,荷兰马铃薯生产面积(16万hm2)的37.5%用来种植种薯(6万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白艳菊等,)。

荷兰马铃薯种薯检测体系包括种薯生产许可申请、田间检测、收获后检测和用于销售的种薯出库前检测,种薯质量完全达到相应级别检测标准的,NAK才出具相应级别种薯的合格证,批准其进入市场。具体而言,每年5月上旬,种植者向NAK提交地块检测报告,地块必须没有检疫性病害,种植者必须列出种源、品种、种薯级别及计划播种地块序号、面积和位置,这些信息和检测结果被存入计算机,作为每个地块的基本数据。每个地块代码都是唯一的,以便日后发生问题时追查原因。目前世界上只有NAK有追踪问题产生原因的体系。从6月开始进行田间检测。多位经验丰富的NAK检测员有规律地检查每个地块,共有3次田间检测。随后,NAK还要执行实验室检测,掌握病毒的发生以便更好地确定种薯的健康情况。此外,所有用于销售的种薯在出库前都要进行检测,以确保种薯的质量和活力。

种薯的认证。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NAK合格证上,比如种植者在NAK注册的代码、种薯规格、品种名称、繁育地点和符合欧盟检疫标准标志等。合格种薯的合格证是唯一的,有唯一的编码。NAK合格证是种薯唯一的质量证明。

2.美国马铃薯种薯业的发展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年,全美国种植和收获马铃薯约48.56万hm2,产量约亿kg,产值达到26亿美元,马铃薯单产达到42.42t/hm2。美国发达的马铃薯产业,尤其是马铃薯深加工业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这与其高质量的种薯关系密切。在美国,从事马铃薯种薯产品研发的人员多,政府投资大,从而使得该国种薯品种繁多,极大地促进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同时,美国马铃薯种薯都要经过检测、认证。美国农业部对马铃薯主产地的检验是强制性的,从装运前开始,就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检测。检测、认证马铃薯种薯的所有操作都是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AD)及美国农业部的规定为依据。每个工序需通过美国农业部的检查。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都要存档,客户可随时查询。美国农业部在每个州都有检测机构,检测人员都经过农业部严格培训,符合要求的检测人员才能上岗。

3.日本马铃薯种薯业的发展

日本马铃薯生产水平比较高,年种植面积10万hm2,平均产量达33t/hm2,主产区产量超过40t/hm2,产量水平超过了中国马铃薯单产的1倍多,可以和世界马铃薯生产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相媲美,在亚洲居领先地位。日本马铃薯生产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监测监督体系。该体系规定:种薯的基础——原原种在种苗管理中心生产,原种和良种则在国家指定的道或县的监督下,委托当地农业团体生产,并依托植物防疫所的检查,作为无病种薯的质量保证。种苗管理中心是国有单位,每年根据各地生产计划和需要,有计划地生产提供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原原种,然后再由地方农业团体生产原种和良种,保证生产上使用的种薯全部是脱毒薯。新品种一般由国有育种单位提供。种苗管理中心一般不通过生产原原种而获取经济效益,提供的原原种也只是收取部分的成本费。原种和良种的生产、分配以及价格也由地方农业协会或专门的马铃薯生产协会统一协调。因此,到农户手中的种薯价格不会有太高,真正做到了保护农户的利益,也有利于脱毒种薯的普及,提高生产水平(于天峰,)。

发达国家种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总结为:有完善的研发、生产、检测、认证体系,生产、检测、认证体系的贯彻实施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这些检测认证机构注重对种薯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升其对马铃薯种薯生产、检测和认证的认识,促使其积极配合甚至主动参与到整个质量监督体系中。此外,种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通过种薯种植规模化,种薯价格不会太高,有利于种薯的普及。

二、对中国的启示

1.加强新产品研发

对任何一个产业而言,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马铃薯种薯产业来说,也是如此。要想做强一个产业,没有竞争性很强的新产品是难以想象的。首先,国家要在脱毒种薯的选育和快繁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鼓励更多的科研院所和专业人员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增强育种力量,为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质量较高,关键在于政府在种薯研发这一领域投入较多,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很多,形成了马铃薯种薯新产品研发的良性循环,促进了马铃薯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由于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马铃薯种薯新产品的研发,要充分利用国际马铃薯中心的资源,扩大育种遗传基础。通过引种鉴定,可直接用于生产的,尽快通过区域生产试验,快速繁殖、推广利用。总之,要采用多种育种途径加速育种进程。

2.完善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检测体系,建立马铃薯种薯的认证制度

目前,中国马铃薯种薯市场供不应求,种薯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马铃薯种薯生产和经营呈现无序状态。主要原因在于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检测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马铃薯种薯的认证制度。

马铃薯种薯的生产体系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种薯生产缺乏统一规划和监管。由于马铃薯种薯主要由国有或民营企业生产,缺乏统一管理,导致部分种薯生产企业或个人为了各自利益,以次充好,对种薯市场造成冲击。而且,种薯生产是一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成本大,加之国家投资有限,使得马铃薯种薯价格高昂,限制了种薯的普及,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马铃薯种薯检测体系更是亟待完善。中国有3个与马铃薯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即GBl—《马铃薯脱毒种薯》、GB—《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NY/T—《马铃薯种薯(种苗)病毒检测规程》。这些标准的执行单位有种子管理站、马铃薯检测项目的质检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和各种薯生产企业、集团或个人。农业部的质检中心执行标准主要用于仲裁检验、委托检验及农业部和有关部门指定的抽查检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宣传、指导标准的适用;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执行标准用于控制马铃薯危险性病害的出入境和不同地区间调运;各种薯生产单位执行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本单位生产,进行自我监督(刘德勤,)。但目前,全国有能力实施标准检测的种薯生产单位为数不多。总体来看,中国马铃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中国种薯质量检测部门少,检测人员更是缺乏。许多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位生产的种薯没有经过质量检测就进入市场。一方面,这反映了种薯生产单位没有意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种薯质量检测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另一方面,中国马铃薯种薯检测并未要求强制执行,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使马铃薯种薯检测的彻底执行,这对于刚刚发展的马铃薯种薯产业是不利的。而种薯生产企业对于质量检测的看法不一,有些企业认为通过检测可以提升自己产品的可信度,于是自愿去检测其产品,有些企业认为检测会增加成本等原因,不主动检测其产品。这就导致市场上流通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没有保障,引发许多质量纠纷,损害农户利益。同时,中国缺乏行之有效的种薯质量认证制度。

总之,为了促进中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种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①要实施脱毒种薯强制质量检验、标签化管理及经营单位资格认证制度,保证脱毒种薯质量。政府应加快建立马铃薯种薯认证制度或市场准入制度,将其纳入马铃薯质量检测体系中,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健康、规范地运转。相关部门应加快有关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进一步完善种薯检测体系,并采取相应措施使种薯的质量检测落到实处。②加强专业质检人员的培训,增设马铃薯种薯质检机构,提高质检水平。③加强马铃薯种薯质检和认证的宣传和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重要性的认识。

3.提高种薯的普及率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调查分析,中国主要种植马铃薯的西部地区,其马铃薯种薯应用普及率不足50%,生产上应用的种薯多为三级以外的种薯,已基本失去种用价值,合格种薯供种率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生产上农民一般多采用相互引种、换种等措施维持低水平的生产,品种混杂、种薯退化成为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普及率仅为15%~20%左右,可见中国马铃薯种薯普及率较低(陈小虎等,)。主要原因是种薯供应价格较高,种薯供给小于需求,以及生产者对种薯的认识不到位。现阶段,由于在种薯培育和商业化过程中,投资大,很多经营单位的经营成本高,种薯供应价格自然很高。种薯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低,也是导致种薯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而生产者传统的引种、换种的做法,使得马铃薯种薯的普及率低。

要提高马铃薯种薯的普及率,首先应该使马铃薯种植者认识到种薯对提高产量和增加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其次,种薯的价格应该在种植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才谈得上普及种薯。因此,有关组织(如马铃薯协会)和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认识到应用种薯的好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种薯生产企业的投资,统一管理,降低种薯价格,使得马铃薯种植者能够买得起,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作者:兰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文章转载自网络,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fz/12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