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中国00年一季度GDP数据出炉同比下降6.8%
00年4月7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GDP数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下降6.8%。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3.%;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9.6%;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下降9.0%;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同比下降6.%;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下降7.7%,-月降6.3%;
3月份,3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
也就意味着,不论是“三大产业”,还是“三驾马车”,国内各行各业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遭到严重下滑。
众所周知,09年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6.4%,全年增6.%。
而00年,作为最早接受疫情冲击的国家,中国经济承受巨大压力。
此前路透社和高盛预计的中国一季度经济降幅分别6.5%和9%。
还有财新对8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6.6%,中位数均为-7%,预测区间为-.5%至0%,低于09年四季度的6%。
还好,步入三月,中国经济有所回暖。
3月进出口额同比双双突破外媒早前的预计;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大幅回升,国家统计局3月PMI录得5.%,环比上升6.3个百分点;
但国家统计局也明确表示,通常情况下,当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仅仅单月数据升至荣枯线上,并不能判断中国经济已完全恢复正常水平,实现趋势性好转,还需持续观察变化。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指出,从主要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而且部分影响反映了抗击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需放大其负面影响。
全球来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目前均已发布报告,一致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出现萎缩,其中主要发达国家全年增速均为负值。目前加拿大已经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该国3月GDP增速为-9%,估算一季度经济萎缩.6%。
—0—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从数据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
但综合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总体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初步考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由于疫情严峻挑战,今年一季度是比较特殊的,不能把今年经济增长和常规年份作简单比较。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暂地按下了“暂停键”。
这是人类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阻击,也是我们着眼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主动抉择。
应当看到,在极端困难和极其严峻的挑战面前,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这样的发展局面极为不易。
看经济发展,既要看统计数据,更要看变化趋势。
疫情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
随着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经济社会发展按下“重启键”,一些被压抑的经济活动正在释放,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
3月份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基础工业保持正常增长,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比-月份大幅收窄了.4个百分点;
从4个行业来看,90%的行业当月增加值都比-月份加快。
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3月份这种改善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二季度会明显好于一季度,这是一个基本趋势。
可以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经济改善的势头会更加强劲。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遭遇偶然事件的冲击,可能出现短期的波动,但决定长期发展的还是经济基本面。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这样的偶然事件,而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我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足的基本特点,不会因此而改变。
从要素支撑来看,产业基础比较好,配套能力比较强,劳动力比较充裕,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还有物流、交通设施等效率都比较好,这些都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
同时,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将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潜力和活力。这正是我们稳定预期、保持信心的底气所在。
其实还要看到,为应对疫情的冲击,一系列深层变化正在汇聚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完整产业体系的生产能力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冲击,而且得到进一步巩固,生产体系的完备性本身就能对冲产业回流的压力,使得产业链稳稳留在中国。
从需求侧来看,前期压抑的一些消费行为后阶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补,线上新型消费方兴未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
从经济结构来看,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以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为代表的线上经济表现活跃,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从政策托举来看,中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在前期一系列政策基础上,将相机推出一些更大力度的政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既有基本面作为定盘星,又有各种积极因素叠加助力,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化危为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的冲击,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资源潜力巨大、内生动力充足、发展活力强劲的特征,具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
中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这为恢复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03—GDP虽然下降了6.8%
但却取得了3点成功
虽然GDP下降了,但笔者认为,我们还是收获了3点成功:
、比预期结果要好
中国疫情之初,作者心里其实比较着急,因为一旦疫情控制不好,若是造成全国性蔓延,就必然会在其它地方也如武汉那样形成医疗紧张,接下来将会是人心惶惶,最后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就难以想象了。
但当作者看到各地源源不断的救援到达武汉时,心里便开始放心了。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进一步印证了当时决策的正确,一方面在“救人命”与“救经济”之间选择了前者,另一方面是一开始便是决战,数万医护人员开赴武汉战场,全国资源不断驰援湖北,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把疫情控制下来了。
所以从今天的经济数据来看,虽然有下滑,而且下滑的还比较多,但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没有伤筋动骨,这比预期的结果要好。
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经济,这是我们取得的第一个成功。
、快速控制了疫情
假如抗击新冠是一场世界大战的话,看看如今的国外,用“烽火连城”来形容应该是恰当的。
有很多国家,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疫情,就以美国来说吧,3.3亿总人口,感染人数奔70万去了,死亡人数超3.3万。
很多国家导致如今的局面,就在于他们当初犹豫不决,在“人命”与“经济”之间举棋不定,而中国则坚定的选择了前者,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
最终,我们以有限的经济损失,在短时间里快速控制住了疫情,也重启了经济活动,这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个成功。
3、“一切都值”
按比率来算,正常情况下,中国一季度GDP应该上升6.%左右,实际却下降了6.8%,这一升一降,其实损失达到了3%左右。
按数量来算,09年一季度,中国GDP总值为亿元,若是按6.%的增长率来算,那么00年中国一季度GDP大约在亿元,但实际上,这一数据为亿元,差不多损失了万亿元GDP。
那么,这些损失的GDP都去哪儿了?
新华社的一段评论说的好,如果要详细论述可以写5万字,但也可以简短的缩成5个字:救人的代价。
我觉得这5个字说得非常好,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认同的。
“-6.8%”,这是一个非常刺眼的数字,消息并不好,但却让人开心,因为我们以经济上的损失保护了4亿人的生命安全。
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生命,这应该说是我们取得的又一个成功。
当初不计成本的不放弃每一个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假如反过来,中国GDP增长了7%,但疫情造成了更多的生命损失,我想人们面对华丽的经济数据,应该是高兴不起来的。
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只要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新起来。
记得有个援鄂医生曾说过,上天眷顾了中国,因为中国疫情刚好爆发在春节期间,刚好我们本来就放长假,大量人居家消费、追剧、娱乐、看视频。不但最大限度有利于防疫,也最大限度降低了经济损失。
随着中国经济引擎的重启,随着中国“新基建”的开启,相信“中国经济”这个巨型列车迟早会重新满负荷全速跑起来。
中国,加油!
希望大家读完顺便点“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评论、满意、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来源:财经菁英汇(cjjyhzg)综合整理国家统计局、观察者网、人民日报评论(文/任平)、环球视野(hqsy68)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来源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做删除处理编辑:财经君(8)欢迎添加交流!
重磅推荐权威财经新媒体
快告诉朋友,我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