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论依托民间艺术产业发展促进湘西

白癜风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作者:关红(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精准扶贫必须要因地制宜制定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湘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从“文化、经济、社会与生态”复合系统来发展民间艺术产业,通过优化、整合产业结构,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打通民间艺术、乡村旅游、生态休闲等多产业,围绕民间艺术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农村女性就业和创业培训,可以帮助农村女性从传统农业生产领域向第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村女性就业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湘西地区;民间艺术;农村女性;就业;脱贫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在湖南、重庆以及贵州和湖北的交界之处,该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山、苦、穷”地带,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在大批农村的青壮年到外地打工的潮流下,留守在湘西地区的农村人口,大多是妇女、老人以及儿童,而其中妇女已经成为了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主体,成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力军。湘西地区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还有一些从事其他类型的养殖业。由于受到交通闭塞、思想封闭、教育落后、信息不对称、民族文化习惯制约等因素影响,目前在湘西地区普遍存在劳动力短缺,技术水平不高,而妇女们又承受了过重的劳动压力,使得她们的身体状况低下,而她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以农作为主,没有较高的经济收入,也导致家庭压力加大。

自古以来,湘西边区就是一个各种文化的汇聚地,许多专家学者如今仍然将其称作“文化聚宝盆”“文化沉积带”,深厚的文化沉淀也为该区域留下了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居住于此的土家、苗、汉、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民间艺术文化就是众多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湘西地区民间艺术资源概况

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造就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民间艺术样式和形态,它们组成了中华民族艺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不同形式和类别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湘西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象征。湘西州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28项,其中民间文学5项,传统音乐5项,传统舞蹈3项,传统戏剧1项,传统美术4项,传统技艺4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4项。拥有省级非遗84项,其中民间文学18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舞蹈7项,传统戏剧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4项,传统美术12项,传统技艺15项,传统医药3项,民俗17项(见表)。

2发掘湘西地区民间艺术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民间艺术产业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要因地制宜制定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湘西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表现出独特而鲜活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所以要立足实际,找准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

2.1提高湘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

今天,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就是保持整个中华文明的完整性、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树立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应采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作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做好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湘西州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相关的保护工作机制,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民间艺术,同时政府还应做好民间艺术的宣传工作,以加强和提高公众对该艺术文化的认可度和保护意识。

2.2整合民间艺术资源,在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实现民间艺术的创新

湘西地区现有民间艺术资源不胜枚举,各市、县、村都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品种,然而并非所有的资源都适宜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市场经营模式。政府应该注意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品种,加以推广传播,形成产业优势,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首先,对于那些已经有了初步产业形态的民间艺术产品,例如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等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艺,在当地传承和应用较为普遍,已经有了非常高的制造水平,所以,对于这些产业应在提升其产品的数量规模的同时优化其质量,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对该产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进行挖掘,并引入市场机制,打造品牌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品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有的传统民间艺术门类则需要在其已有的形式基础上进行新的改良,才能保证其能够较好地融入市场。文化要发展,必然要经历创新这一环节,有益的创新对于传统的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宣扬尤为必要。大型民俗情景剧《烟雨凤凰》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一部实景演出结合当地民族特色舞蹈,民族音乐生动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舞台将湘西的民族文化的符号和元素,用音乐、舞蹈和服饰来表现和弘扬,观众在享受表演的同时感受湘西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赋予了新的、符合现代思想的价值。经过创新,这些艺术作品既呈现出民间艺术文化独特而鲜活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又取得了极高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能使民间文化艺术与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产生民间文化艺术生产内动力,有利于推动挖掘、传承、保护和拓展等工作的开展。它不仅可以使民间艺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也让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促进湘西地区经济和文化进一步的繁荣,从而达到一举双收的目的。

3通过智力扶贫促进女性就业、脱贫

(1)从“文化、经济、社会与生态”复合系统发展民间艺术产业,联动其他相关产业,打造产业链,为农村女性就业创造新的机会,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民间传统产业的运转中,尤其要注重支柱产业在发展民间艺术的拉动性作用,推进民间艺术产业升级,使传统的民间产业运营得到改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化和都市化现象的出现,大众对于自然生态文明越来越向往,而由民间艺术产业为始发点,将旅游产业、工艺制造产业、娱乐休闲以及艺术展演行业整合发展,在多产业相互交融、影响、渗透的过程中将民间艺术产业融合进来,可以“以点带线”,实现一条相对较为完整的传统民间艺术产业链。例如,我们可以将具有族群性、地域性、历史性和仪式性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民俗生活样式等与其他旅游景观共同开发,通过艺术展演等形式在旅游景区进行舞台演出(或实景呈现)等方式把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展示出来。在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同时又实现了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旅游产业和民间艺术产业等多产业打通融合,形成区域,形成规模,打造湘西风情、民间文化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区,游人可以在农家吃、玩、学,参与体验当地生活,在家务农的当地农村女性即使是她们的日常劳作甚至都可以成为展演的一部分,不仅参与的成本低而且“家门口就业”切实可行。

(2)精准适宜产业开发的民间艺术项目,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提高湘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效。

用足用好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以及精准扶贫的政策,实现产业发展对象精准、方案精准、路径精准。以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织锦技艺为例。近年来,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大力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积极发展土家族织锦技艺产业,土家族织锦成为留守妇女和返乡女工的“热捧”。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的土家族织锦技艺——西兰卡普,其历史源远流长,为我国少数民族织锦之一。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为铺盖,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是土家织锦手工技艺的原生地和最后一块热土,也是全国土家族中至今仍保留民间织造风尚的惟一区域。目前在武陵山区,共有6家土家织锦传习所,其中以苗儿滩镇黎成凤传习所和捞车河刘氏三姐妹的土家织锦传习所为代表。就目前来看,西兰卡普生产模式已经由单一的传统家庭生产,转变成“项目传承人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传承人协会”等多元经营模式。地方政府应紧抓机遇,进一步发掘传统民间艺术,扶持特色产业生产,加大力度引导农民从事土家织锦产业,拓展利润空间,吸引在乡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由于土家织锦这样的民间艺术项目既可集中编织流水线作业,也可以“单打独斗”,分散生产,不耽误带孩子、做家务,将受到农村留守妇女和返乡女工的欢迎,成为她们脱贫致富的“首选”。

(3)围绕民间艺术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农村女性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帮助农村女性实现脱贫致富。

实现农村女性就业、脱贫重在扶智,在建设新农村以及乡村的文化过程中,通过组建民间协会组织或者兴办展览以及宣传会等方式,让人们加深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农村女性将闲余时间利用起来投入到民间艺术的制造或者参与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中去。群众的互动交流是民间艺术保证其能够健康平稳发展并保持其拥有活力的重要手段,这样以来不仅能够使民间艺术文化得到发展,还能够让农民得到经济的收益,并且可以使民众的艺术情操得以提升。整合扶贫“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资金,开展扶持农村女性接受技能的培训项目,在拥有民族文化自信认知的同时针对性地帮助她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为湘西地区农村女性就地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实现长久就业转移,彻底脱贫。

大湘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通过优化、整合产业结构,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打通民间艺术、乡村旅游、生态休闲等多产业,帮助农村女性从传统农业生产领域就近就地向第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生产结构而非生活地域的转移,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农村女性就业的良性循环。

(原文载《湖南包装》年第五期,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

全年6期逢双月月底出版

单价30元,全年元包邮

扫描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13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