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银耳别名橙耳、桑耳、朱砂色银耳、黄木耳、茂若色尔布(藏语)、金黄银耳、黄耳、脑耳、桑菌、木麦、桑上寄生、桑檽、桑上木耳、桑鸡,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珍贵滋补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桑耳条下记载:“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滋味鲜美,又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等功效。
味甘、淡,性平。
归脾、肝、胃经。
养胃、健脾、止泻。
主治食欲不振、脾虚久泻,女子漏下赤白,血病腹内结块、肿痛,阴痛,阴阳寒热,不孕。疗月经不调。黄熟陈旧色白的,可以治愈久泄,益气不饥。金色的,可治饮食失节引起的两胁之间的结块,腹痛金疮。治女人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胸腹结块。还可以治愈鼻出血,肠风泻血,妇女心腹痛。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压丹石热发,可和葱、豉作羹食。
附方:
1.治留饮宿食:
桑耳二两,巴豆一两(去皮)。五升米下蒸过,和枣膏捣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取利止。
2.治心下急痛:
桑耳烧存性,热酒服二钱。
3.治少小鼻衄,小劳辄出:
桑耳熬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塞鼻中。
4.治五痔:
桑耳二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5.治崩中、带下:
桑耳烧令黑,为末,酒服方寸巴,日二服。
6.治血崩:
桑耳(缎存性,研细)、香附(童便炒黑,研纲)。每用桑耳灰二分,香附末三分,泼醋汤空心调服。
7.治咽喉痹痛:
五月收桑上木耳,白如鱼鳞者,临时捣碎,绵包弹子大,蜜汤浸含之。
子实体由数枚中空泡状瓣片组成,直径约7cm,橙黄色。角质。气微,味淡。原形态子实体橙黄色,宽6-7cm,由中空的瓣片组成,子实层生于子实体表面。担子卵形,浅黄色,14-16μm×10-12μm,生于近子实层体的表面。孢子球形,具小尖,直径6-7μm。
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或全国大部分省区。生于阔叶树木的树皮上,或生于杨、柳、桑、槐等阔叶树腐木上。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
朱砂银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及14种氨基酸,其中含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一种稀有氨基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