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83830.html
深圳市元上六经中医诊所、蔡氏弟子:林崇汉
审核及指导:蔡文举(师父的长子)
说明:蔡氏指蔡长福、蔡长顺、蔡长友三兄弟,有“伤寒三剑客”和“经方三杰”之尊称。师父的长子蔡文举20岁时就有“小神医”的美誉。
温馨提示:
真正的中医治病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人有个体差异,疾病更有不同,若未经辨证而生搬硬套本文处方则后果自负。
??一,概况
??上个月我出差汕头潮南。我外甥的同事曾听过我外甥分享我用蔡氏经方六经辨证治疗他的痛风病很神奇。我外甥的同事就对我外甥说若我有去汕头就要找我看病。真是“有缘千里来看病”,无意中铸就了又一个精彩医案。
??????二,病案资料
??????(首次面诊)
某女士,39岁。
经前经期头痛11年(患者十一年前生孩子坐月子时开空调冷气受寒后就遗留下此病),头痛是头部双侧,有时需止痛片止痛,非月经期偶尔头痛,受风寒时更会头痛并且加重。无痛经,有血块,月经周期28~30日,经期5~7天,量可,深红,白带不多,无色无味。上次月经是年9月13日。情绪波动较大。
平素怕冷又怕热。脖子肩膀无不适。头晕少。无咳嗽咳痰。易出汗,粘,有汗味。无胸闷胸痛。食欲可,吃豆制品易腹胀,屁不多,大便两日一次,偶尔日一次,大便量正常,软,成型,球状便少,大便臭,不粘,排不尽。尿正常。睡觉易入睡但也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梦多。不急躁。冬天脚冷。口干口渴不太明显,喝水少喝茶多。有想喝冰饮。
脉弦细,舌长、淡红,苔薄黄,舌下静脉瘀。
辨证:少阳肝郁症,表证携带,阳明腑证,瘀证。
理法:疏肝理气、解表、清腑热、活血化瘀。
用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桂枝茯苓丸+小承气+香苏散加减。
处方:
柴胡12黄芩5法夏5苏叶5香附5桂枝6白芍6赤芍5当归5茯苓15桃仁12红花5丹皮6牛膝8川芎5白芷5桔梗5炙甘草5厚朴12枳实6大黄7(另包)龙骨15牡蛎15天花粉8
7剂,各加生姜10克红枣5粒(撕破)
1002(首次复诊网诊):反馈如下:
最近太阳穴及头顶时不时会痛,休息不够或者吹到风都会,睡眠的话一秒入睡,梦还是多,可以一觉到六点多,不会那么怕冷了,大便改善,软,没有拉稀,感觉拉得很干净。午睡醒口干口渴,早晨起床偶尔口苦。睡眠不会易醒了,能一觉睡到天亮。
1002
柴胡12黄芩5法夏5苏叶5香附5麻黄3桂枝6白芍6白术8赤芍5当归5茯苓15桃仁12川芎5白芷5桔梗5炙甘草5厚朴12枳实6大黄4(另包)龙骨15牡蛎15天花粉8薏苡仁15竹茹8五味子5生姜10克红枣5粒(撕破)
7剂
1017(第二次复诊网诊):反馈如下
林医生你好,吃了第二次的方子,今天是经期的第五天,头暂时没有疼痛感,真的太高兴了
第二次的药方吃了,最明显的是(平时)头痛次数明显减少,小便不会那么黄,大便也正常。睡眠依然是容易入睡,但是睡眠质量一般,容易醒。
柴胡12黄芩5法夏5苏叶5香附5麻黄3桂枝6白芍6白术8赤芍5当归5茯苓15桃仁12川芎5白芷5桔梗5炙甘草5厚朴12枳实6火麻仁8龙骨15牡蛎15酸枣仁12天花粉8薏苡仁15五味子5生姜10克红枣5粒(撕破)
7剂
三,体会:
(一)病因分析
患者十一年前坐月子期间受寒,是当年的七月份,时值夏天酷暑。
大热天为何还会受寒?
因为“空调冷气”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酷暑的夏天处处是人造寒冬(冷气风扇)。患者当年坐月子期间整天开空调冷气,不受寒才怪。受寒后又没有及时治愈,遗下了长年的表证携带。患者与大多数人一样,不懂受寒会生病,受寒后没及时治愈造成长期表证携带,又不懂得平时要注意做好衣食保暖,再时时瞬间受寒,造成“旧的表证未解又添了新的表证(旧病未愈又添新病)。所以致患者的经前经期头痛及平时经常头痛迁延不愈。
(二)理法方药分析
作者完全是从六经辨证的角度来辨治此病。患者少阳肝郁(怕冷又怕热属往来寒热、头的两侧头痛、情绪波动大、脉弦等为少阳证少阳脉),表证携带(典型的病史,受寒头痛就加重),太阳腑证(大便两天一次,臭,排不尽),瘀证(痛则不通,经血有血块,舌下静脉瘀)。法以解表、疏肝解郁、清阳明腑热、活血化瘀。这是蔡氏的小三阳开泰,也是在“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的框架里。方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肝解郁安神助眠)+桂枝茯苓丸(解表化瘀)+小承气(清腑热)+香苏散(增强解表及疏解肝气:肝气疏通百病无踪),同时投以治疗头痛的靶向药川芎白芷,病人想吃冰饮说明有内热,加入天花粉。病人共服了14剂中药后,迎接药后首次月经,那长达十一年之久的经前经期头痛已经消失了,非月经期间的头痛也明显减少减轻了。愿它一去不复返,但前提是不要再度受寒。
(三)治疗思路
治疗这个患者,若不是从六经辨证入手,是单独治“头”的头痛呢?还是治“月经”病?是否能追塑到十一年前的坐月子受寒遗留的长期“表证携带”?若未能辨出主病在少阳,是否能用上柴胡加龙牡?若未能辨出表证携带肯定就不会加以解表,若此是否能有如此神速的疗效?若不用蔡氏经方的“合病用合方”,而分别先后进行“解表”,或再“疏肝理气解郁”,或再“化瘀”,或再“清腑热”,结果会是怎么样子呢?会否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难以预料。
(四)抛砖引玉
当然,我正在学习蔡氏经方六经辨证的路上,虽然疗效是硬道理,但我对这位病人的辨治过程肯定还有可以精益求精,处方用药还可以有待精简完善。
(五)总结提高
1,回顾这位病人的处方用药对于我本人来说,比较以前我的处方风格,我觉得进步最大的是药物的用量减少了,更灵活了。理气药活血药,药量过大会耗气,气为阳,耗气则伤阳。少阳病不宜“重剂起沉疴”!
2,对承气类汤药的使用,我总结吸取以前的一些经验及教训,灵活使用大黄芒硝。如大黄定量后,采取“大黄另包”,嘱咐患者或家属在什么情况下“减量”或“暂停”或“完全取消”。使用大黄如此,芒硝亦然。该患者的大黄,根据辨证结果从第二次处方就开始减量,第三次处方停用大黄改为用火麻仁润通,病人服用过程感觉很舒服。这也是我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处方用药上摆脱“效不更方”的机械思维,确保安全,小心驶得万年船。
理法用药如打战的战略部署,用药如用兵。临床上必须从理论到实践,由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提升理论。同时要经常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四,学用六经辨证有感
六经找病有方向
六经辨病有依据
六经方药有导航
六经合病用合方
六经中医有底气
六经治病有奇效
六经治病不为病
六经辨证为健康
上图是作者与师父的长子蔡文举(右)的合影,他20岁时就有“小神医”的美誉。
践行习主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八字方针。
书法家是我的好友周俊平同学。
若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您按下“在看”键!
这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