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中医会诊医案选读

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方法 http://m.39.net/pf/bdfyy/

从医案解读中发现另一种可能。

近年来,我院在国家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根据自治区《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年来,我院综合科、外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中,住院患者中医治疗人次数增长了约.7%,年以来,平均每天有超过5名住院患者接受了中医会诊治疗疾病,平均治疗周期从年的5.58天下降到了年的4.9天;西药费占比从年的19.6%下降到年的17.4%。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彰显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群众满意度相应得到了提升。

现摘录中医会诊医案数则,以飨读者:

医案1:秦某,女,70岁,因反复头痛10余年入院,以头顶痛为主,伴头晕耳鸣,胸闷、颈椎、腰椎酸胀,偶有咳嗽,有高血压、肺气肿、心律不齐病史,请中医科会诊,舌脉象:舌淤暗,舌根部苔白。脉弦数,右关脉不及,处方如下:

太子参20克,茯苓30克,白术20克,甘草20克,白芍45克,乌梅20克,玄参30克,桑葚子25克,三七7克,丹参30克,赤芍12克,柴胡5克,桔梗6克,藁本7克,3剂水煎服。

二诊:诉服药期间拉稀两次,头痛、耳鸣、头晕、胸闷等诸症均见减轻。嘱续服。后原方随症加减带药出院。

方义:脉弦数,右关弱,乃木强土弱之象,脾胃为升降之枢纽,中土虚则升降窒。故方中以四君子健脾培土为君药;白芍、乌梅、玄参、桑葚子酸收敛降,收敛肝阳为臣药;舌淤暗知血液循环不畅,以三七、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柴胡、桔梗、藁本引药上行,则头晕耳鸣得除,颈椎酸胀得消,胸闷心悸得愈。

医案2:黄某,女,45岁,颈椎酸胀痛、双上肢麻木、冰凉,睡眠质量差,请中医会诊,舌脉象:舌淡红,苔薄白,舌尖瘦小,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右关脉弱。处方如下:

桂枝20克,制附片10克(先煎),党参20克,干姜6克,白术10克,甘草25克,熟地30克,巴戟天15克,肉桂3克,苍术10克,细辛3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白芍25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威灵仙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好转,续原方带药出院。

方义:患者右关弱、脉沉细无力示脾阳不足,阳气亏虚,升降无力,故无以舒布气血上荣头项,乃见舌尖瘦小、失眠,颈椎酸胀,故全方以桂附理中汤健脾胃提升右关为君,辅以熟地、巴戟天、肉桂、苍术、细辛促进下焦气化功能为臣;佐以酸枣仁、当归、白芍、天麻补充心血,川芎、丹参、葛根、威灵仙通经引药上行,则脾阳升提有力,气血化生有源,一气周流顺畅,则诸症尽消。

医案3:张某,女,75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症见气急、胸闷胀,双下肢乏力,活动欠便利,请中医科会诊,舌脉象:舌两边红、舌尖稍小,苔白、脉沉细、右脉甚。处方如下:

黄芪3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甘草20克,干姜6克,白附片6克,红景天20克,山茱萸20克,首乌30克,白芍40克,石决明20克,桔梗6克,3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好转。气已不急,精神状态好转,可下床活动。患者及家属均表示满意。

方义:患者脉沉细,右脉明显,舌苔白而舌尖稍小,均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血失养之表现,故见气急,乏力,胸闷,是以方中以黄芪四君子汤合四逆汤为君药;以红景天、首乌、山茱萸调心血、补肝肾,则气血生化有源;舌两边红是肝阴不足,肝火旺盛之表现,以白芍、石决明对治之;桔梗为引。此方虽见舌红,却不宜清热解毒、伤伐阳气之药。

医案4:黄某,女,56岁,右下肢麻木伴耳鸣不适,胃口欠佳,有腰椎骨质增生病史,请中医科会诊,舌脉象:舌淡红,苔薄白,右关脉弱,左寸尺脉沉,左关稍浮郁。处方如下:

黄芪40克,白术20克,党参20克,甘草20克,葛根40克,升麻15克,陈皮12克,柴胡12克,白芍50克,当归10克,山楂10克,海螵蛸20克,丹参25克,三七6克,石菖蒲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耳鸣、脚麻减轻,右关稍浮起,较前有力。原方随症加减,续服3剂带药出院。

方义:患者右关脉弱,左关稍浮郁,乃木强土弱之象,木不生火而越位去克土,故左寸沉。“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故见耳鸣。故方中以黄芪四君子汤加葛根、升麻、陈皮培土益气为君;柴胡、白芍、当归、山楂、海螵蛸收敛肝木为臣;佐以心三药(丹参、三七、石菖蒲)濡养心血;龙骨、牡蛎为使,敛阴益肾。是则肾阴得养,肝火自降。诸药合用,共奏一气周流,强身健体之功。

医案5:陈某,女,51岁,诉头顶痛、后背痛,双下肢乏力,咽喉有黏痰,DR见颈椎骨质增生,请中医会诊,舌脉象:舌淤暗,舌尖厚,左寸、双尺脉沉,右关稍弱。处方如下:

黄芪30克,党参20克,茯苓30克,苍术10克,甘草10克,三七8克,丹参20克,红景天25克,川芎8克,羌活10克,独活5克,荆芥10克,防风15克,葛根30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藁本15克,3剂水煎服。

二诊:左寸脉已浮起,右关脉较前有力,头顶不痛了,颈椎酸胀好转,四肢乏力感减轻。原方随证加减带药出院。

方义:患者左寸脉沉,右关脉弱,知其心脾功能不足;舌淤暗、舌尖厚,是上焦淤堵,水湿内停之象。双尺脉沉知肾阴之收敛无力。故方中以四君子合心三药(三七、丹参、红景天)补心健脾为君药;以风药川芎、羌活、羌活、荆芥、防风、葛根冲开上焦淤堵,升提左寸为臣药;以陈皮、半夏、龙骨、牡蛎、促进气机右降为佐药;以藁本引药至头顶为使药。是为义。

医案6:郑某,女,54岁,因咳嗽、胸闷、手足冰凉请中医会诊,舌脉象:舌淡红,苔白腻,左脉不及,右脉太过。处方如下:

桂枝10克,干姜6克,麻黄8克,细辛3克,木香10克,桔梗10克,白芍45克,五味子6克,山楂10克,杏仁12克,半夏12克,枳壳10克,旋复花9克,丹参20克,红景天20克,甘草25克,3剂水煎服。

二诊:咳嗽痊愈出院。

方义:患者咳嗽、胸闷、手冰凉而见左脉不及,右脉太过,是升之不及,降之无力的表现,故以小青龙汤加减升清降浊为法。方中以桂枝、干姜、麻黄、细辛、木香、桔梗升左脉为君药;以白芍、五味子、杏仁、半夏、枳壳、旋复花降右脉为臣药;以丹参、红景天养血活血为佐药;甘草通肠、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升阳活血,降气止咳之功效。

医案7:莫某,女,46岁,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史及慢性胃炎病史,长期失眠。现因发烧后咳嗽、流涕,颈椎、腰椎酸胀,腹胀、打嗝,胃口欠佳,头晕头重。请中医科会诊。舌脉象:舌胖大,舌尖厚,舌中上部有裂纹,苔白,左脉弱,右脉上越。处方如下:

柴胡15克,桂枝20克,干姜8克,细辛3克,红景天25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枳壳15克,白芍30克,五味子1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熟地40克,仙鹤草40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瓜蒌皮15克,黄连6克,甘草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好转,咳嗽、头重头晕感均减轻,睡眠有所好转,打嗝减少。原方加减续服三剂带药出院。

方义:患者左脉弱、右脉上越,舌尖厚,乃气机升降无力之表现。故以小青龙汤加减对治之,方中以柴胡、桂枝、干姜、细辛、红景天升提左脉;以黄芩、半夏、枳壳、白芍、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沉降右脉;以熟地、仙鹤草、夜交藤、合欢皮养血安神;以瓜蒌皮宽胸理气,黄连清心除烦,甘草调和诸药。

医案8:罗某,男,83岁,诊断:脑梗死后遗症、左心肥大、窦性心动过缓,现症见头晕、手不自主颤抖,四肢麻木,请中医科会诊。舌脉象:舌淤暗,舌尖红,舌中有裂纹,右脉上越、浮;左脉沉细,左寸尤甚。处方如下:

三七8克,丹参30克,石菖蒲10克,红景天30克,当归12克,仙鹤草3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半夏18克,泽泻25克,生石膏25克,芦根20克,白芍2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羌活8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生姜10克,甘草20克,枸杞15克,3剂水煎服。

二诊:诸症好转,眩晕减轻,四肢麻木减轻。至9月16日原方随证加减带药出院。

方义:患者右脉上越,左脉沉细,乃血虚,升之无力、降之不及之象。故方中以三七、丹参、石菖蒲、红景天、当归、仙鹤草养心血为君;以黄芩、黄连、半夏、泽泻、生石膏、芦根、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促右降为臣;风药柴胡、川芎、羌活、防风、荆芥促左升为佐;生姜、甘草、枸杞子辛甘化阳为使。

医案9:黄某,男,诉反复尿频尿急三年,有前列腺增生、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病史,每晚夜尿4-5次,请中医科会诊,舌脉象:舌淤暗,舌尖凹陷,左关、右尺脉沉,右寸脉浮。处方如下:

桂枝25克,白芍30克,甘草20克,柴胡10克,香附15克,麻黄12克,黑顺片12克,细辛4克,党参30克,干姜10克,白术30克,肉桂6克,枳壳10克,白茅根30克,三七8克,丹参25克,石菖蒲10克,小茴香18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3剂水煎服。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夜尿减至每晚1-2次,原方续服三剂后,带药出院。

方义:患者右尺脉沉,知其膀胱气化无力,故见尿频尿急,左关弱,知肝之疏泄失常,而肝经巡行经过生殖器,故影响前列腺之功能。故全方以桂枝汤加柴胡、香附疏肝理气为君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附理中汤温肾暖脾促进膀胱气化为臣药;佐以枳壳、白茅根利小便降右寸,心三药(三七、丹参、石菖蒲)强心,取尿意是从心所出之意,小茴香、龙骨、牡蛎为药引,诸药合用,共奏升清降浊,促进膀胱气化之功效。

阳朔县兴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简介

兴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是我院重点发展的特色科室之一,汇集多种民间疗法和各家医派于一炉,集中医各家之长,具有简、便、验、廉之特色。近年来新开展的旋环针疗法、中药小方泡茶饮、无痛正骨、产后骨盆修复、小儿推拿等项目获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科室现有中医师6名(其中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2名),护士3名,执业中药师1名,曾在省、市、医院中医科进修学习深造,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以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形式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痛、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等。

目前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中药内服、外洗、颈椎牵引、普通针刺、火针、小针刀、骨减压、拨针、拔罐、刮痧、推拿、正骨、产后骨盆修复、烫熨疗法、放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壮医经筋疗法,火龙灸、雷火灸、艾灸、穴位放血、穴位贴敷、三伏贴、三九贴、小儿推拿、“X”型腿矫形、“O”型腿矫形,以及电脑中频电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欢迎各位患者咨询体验。-。

上班时间:早上8:00--晚上21:00(如有临时调整,请咨询医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16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