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课题组2021中国经济回顾与202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作者:《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年,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顺利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年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疫情前明显提升;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服务业复苏受疫情扰动波动较大、结构有所分化。展望年,随着发达国家疫情期间刺激政策退出以及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复苏的脆弱性,全球经济可能重新落入缓慢增长的轨道并出现新的分化。目前,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正在海外快速蔓延,境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增加,疫情仍是左右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年的经验,在境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较其他月份低大约1.9个百分点,而消费每1个百分点的下降需要基建投资增速大约提高2-3个百分点才能稳定经济增速。在疫情持续影响之下,不同行业复苏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不同群体的收入增长方面。年,我国投资或将呈现基建投资增速上升、房地产投资维持低位增长、制造业投资仍较活跃但前高后低的局面,政策推动的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关键;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会较前两年减弱。综合各方面情况,我们预计年中国GDP增速可能在5.1%左右;CPI将在较小范围内上下波动,全年涨幅在1.5%左右;PPI则将逐步回落,同比增速在下半年可能由正转负。考虑到消费在经济中所占体量以及内生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消费增速持续受疫情影响将会大幅加重投资稳增长的压力,特别是在增速目标定得过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年,应在过去两年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基础上“整固前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回顾

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以年为基期,近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呈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各季度近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9%、5.5%、4.9%、5.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0.9%,涨幅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年上涨10.6%转为下降1.4%,影响CPI下降约0.2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涨幅比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由上年下降1.8%转为上涨8.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年下降2.7%转为上涨10.7,影响PPI上涨约7.9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涨幅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P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值为5.1%,比下降0.5个百分点,较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14.3%,比年上升0.1个百分点,较年上升2.4个百分点,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存在。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93亿人,比年增加万人,较年增加万;其中,本地农民工1.21亿人,比年增加万,较年增加万;外出农民工1.72亿人,比年增加万人,较年减少万人。在农民工总量较年增加0.6%的情况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外出农民工仍较年减少1.5%,本地农民工增加3.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总体处于升值状态,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由年初的6.46降至年末的6.37,人民币升值约1.4%;在美元指数走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使得人民币兑欧元、日元、英镑这些主要储备货币分别升值10.0%、13.5%、2.8%,升值幅度超过人民币兑美元。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一是最终消费增速总体处于复苏进程中,发挥了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但受疫情影响消费增速波动明显加大,部分必须物品消费占比和网上零售额占比较疫情前明显提升。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超过疫情暴发前—年平均59.5%的水平。分季度来看,年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7%、74.1%、77.5%、85.3%,呈逐季递增之势;以年各季度为基期,年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两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4%、35.3%、57.1%、70.0%,呈现出波动上行的态势。在最终消费支出中,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上年实际增长12.6%,高于GDP增速;但近两年实际平均增速为4.0%,仍低于近两年GDP平均增速。受疫情影响,年各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两年平均增速的波动性较疫情暴发前明显加大,消费波动性的加大会造成一定的居民福利损失。年一至四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近两年平均名义增速分别为3.9%、7.1%、6.3%、5.8%,增速波动的变异系数为0.,较—年各季度消费增速波动变异系数增加了44.7%。从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来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年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的占比逐季下降,而货物消费的占比逐季攀升,全年各季度服务消费占比的平均值为52.5%,虽较年提高1.6个百分点,但较年仍低1.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仅食品类近两年名义平均增速超过了—年的平均水平,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则八大类商品中仅食品烟酒类、衣着类近两年平均增速超过—年的平均水平。食品烟酒、衣着等必须物品类消费占居民消费之比为35.7%,比年仅下降了0.3个百分点,较年高出1.2个百分点。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近两年平均增长1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近两年平均增长13.4%,较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高出9.4个百分点。

二是基建投资增速全年低位徘徊,房地产投资增速下半年下滑较快,制造业投资成为拉动固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3.7%,比上年下降67.8个百分点,较疫情前的—年平均水平低23.5个百分点。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近两年平均增长3.9%;从投资的三大领域来看,基建投资同比增长0.2%,近两年平均增长1.8%,低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也大幅低于—年平均6.7%的水平;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4.4%,成为固定资产增长的拖累项,由于上年投资增速较高,近两年平均增速5.7%,仍高于固定资产投资近两年平均增速,但低于—年平均8.8%的增速。年下半年,受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累计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年6月份的8.3%,下滑到12月份的5.7%。制造业投资在出口和利润增速较快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5%,近两年平均增长5.4%,与—年平均5.8%的增速较为接近,特别是年初以来,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持续攀升,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是海外疫情蔓延和供需缺口的持续存在,使得中国净出口再次实现了超预期增长。年,中国实现进出口总额6.0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9%,进口总额为2.6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1%,贸易顺差.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9%,大幅高于—年平均3.4%的水平。年,中国净出口再次实现了超预期增长,主要是受以下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年上半年部分发达国家在疫苗接种率较快提高情况下,加快了经济重新开放的步伐,提升了全球贸易的增速。二是从年7月初开始,德尔塔变异毒株在东南亚国家迅速传播,加上该地区疫苗接种进展缓慢,使得部分东南亚国家新增病例快速攀升,不得不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使当地出口生产受到抑制,从而使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出口份额向我国转移。三是我国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工业生产能力充分恢复,这为出口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也使得国外对中国防疫物质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延续。

从生产端看,年中国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服务业复苏易受疫情扰动、结构分化明显。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快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较年加快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快于GDP两年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增速接近疫情前年份平均水平;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全年同比增长9.8%,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这是年开始,制造业占GDP比重连续十年下降以来的首次回升。分季度看,受高基数、国内外疫情、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一至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4.5%、8.8%、4.9%和3.8%,虽然四季度同比增速继续下降,但当季两年平均增长5.5%,较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一至四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3%、9.2%、4.6%和3.1%。同时,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实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77.5%,较年和年分别提升3.0个和0.9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年,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6.2%,较年上升4.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8%,较年上升2.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5.0%,较年上升3.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来看,化纤、石油加工、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

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5.0%,两项数据与全国GDP增速水平基本持平。分季度来看,一至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5.6%、8.3%、5.4%和4.6%,近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9.4%、10.2%、9.8%、11.5%,波动程度较—年平均水平明显放大。从行业情况看,年在服务业全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5.0%的情况下,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因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4%、0.8%,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实现的增加值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6.7%、5.3%。表明疫情影响之下,不同服务行业的结构分化较为明显。

二、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及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16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