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对老龄化、财政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为构建老龄化与财政支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机理框架。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目前,有关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也尚不完备。借鉴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试图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入手,研究老龄化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微观层面上,人口老龄化会对个体的消费、储蓄、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供给等行为产生影响,并通过累积加总影响经济发展。
第一,人口老龄化对个体消费产生影响,具有抑制消费和刺激消费的双重影响。一方面,老年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不具优势,来自劳动的收入因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主要收入来自养老金和子女的赡养金,具有不稳定性且仅只能保障最基本的日常开销,可支配收入不多。因此,由于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欲望不足,消费支出倾向于减少,进而会不利于国内循环的正常进行,会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依照生命周期理论,老人会在年老时期用光自己的储蓄来消费。并且,由于我国老年人有把自身的积蓄代际转让给下一代的传统习俗,用以购买年轻一代的住房等贵重商品,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消费需求。老年人口增多也催生了保健、护理等消费需求,不仅促进新型养老产业发展,同时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向三产发展,从而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队伍产生影响。老龄化也意味着劳动年龄结构的老化,其中的老年劳动力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偏向于降低劳动参与率,而中青年劳动力由于有赡养包袱会偏向于提高劳动参与率,而中青年劳动力占劳动力的大头,所以社会整体的劳动参与率也会提高,从而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第三,人口老龄化也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作为动能内核,个体年龄的老化意味着身体机能、认知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逐渐退化,不仅影响到个体的创新能力水平,还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不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在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儿人口减少和预期寿命延长。
这会让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培养重心从数量型变为质量型,会聚集资源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正向影响。宏观层面上,我国正处在人口发展新阶段,城乡、区域、政府、环境等各个社会层面受到人口老龄化影响。第一,我国老龄化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多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流出的地区,这让这些地区更难追赶上经济发达的省份,不利于缩小区域的差距,实现协调发展。除此外,我国老龄化还有城乡差异。城镇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保健水平使城镇居民期望寿命较高,理论上城镇的老龄化应高于乡村。
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城乡倒置的特点,即乡村的老龄化高于城镇。乡村多为老龄人口和留守人口,这不利于乡村追赶上城市,不利于乡村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第二,老龄化严重危害到税收以及财政可持续性,给政府带来更加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使得政府要更加注重老年人的需求,财政向老年人倾斜,使得财政问题更加紧张,回旋空间减少,难以实现政府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
第四,老龄化对环境产生影响。老龄化催生了“银发产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这些产业能耗少,污染排放少,能源依赖度低,有利于环境治理提升。老人对环境环保有更高的要求,也更愿意付出行动给政府部门带来压力,从而促使政府出台更多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增加绿色环保技术投资。
通过这些绿色环保科学技术的开发,将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而且,老年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更加低碳环保,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种影响机理,既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抑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才能确定其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财政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投入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能够帮助弥补因外部性而导致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良好的基础设施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产出效益和自主能力,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地方政府在医疗、教育与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可以有助于在当地吸收并集聚人才,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由此推进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财政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扶持,有利于知识技术在各领域的流动传播,促进创新成果的社会共享。第四,通过财政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保障,政府可以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对城市绿色发展有显著作用。
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张会增加对各种要素的需求,引起利率以及要素价格上升,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支出不像企业那样有严格的预算约束,并且政府的资金融通低廉,往往导致财政支出不节制、盲目扩张和低效率,造成社会福祉的损失。此外,政府财政支出可能还伴随着寻租行为的存在,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多方位的作用机制,既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抑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才能明确具体影响方向。
三、人口老龄化和财政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联合作用机理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对养老服务更多的需求,而养老服务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其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但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建设中,意味着现阶段政府财政支持在养老服务供给中起重要作用。
因为我国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各地区因此面临的老龄化财政压力各有轻重。首先,人口老龄化造成政府税收增加乏力。老龄化问题导致就业人口不断下降,长期经济增速下降,也导致了所得税增收困难,而我国九成养老金结余靠各级财政补贴输血。
人口结构构成老化也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支结构,增加了政府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减少了税基,导致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人口老龄化不仅使政府财政的养老金补贴和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增多,而且由于老年人对护理、娱乐、旅游等多元化的需求,也都为医疗及社会保障增添了压力。
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加深的过程伴随着社会保障收支矛盾和财政支出压力增大。而这就说明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如收入的提高、财政对老年人保障的支出增加,老龄化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程度与影响方向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