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论语今读221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为官?孔子说:《尚书》告诉我们,孝,惟有孝,能友爱兄弟,能作用于政治。这就是政治,还需要从政为官吗?今读:孔子一生追求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理想世界,这既是自己的理想世界,也是他人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就是世俗世界的“天下平”。这个理想世界有其真实的历史渊源和逻辑发展轨迹。华夏民族国家的雏形源自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这种由家而国的长期进化的结果,自然保留了伦理关系的烙印,并成为国家的政治秩序。在这里,伦理即政治。因此父子、兄弟、夫妇并非只是家庭成员的私人关系,而是一种公共的政治体制和制度规范。理解了这一历史事实和逻辑关系,才能辩证理解孔子孝治德治仁治思想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孔子热衷于政治不假,但孔子并不热衷于做官,并不是读书做官论的始作俑者,更不是毒害中国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罪魁祸首。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旨在制礼作乐,修史明德。孔子认为,国由家而来,政治只是伦理的延伸,政治是末,伦理是本,孔子学在本不在末。授《六艺》,礼指礼仪;乐指音乐;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识字;数指计算,全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专业技能。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因人而异,宜官从官,宜教从教,宜商从商,自由发展。孔子教育的宗旨始终集焦在明徳修身。身修则国治,身修即政治,政治非为官,这恰恰是中国政治思想的升华,与官本位思想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js/17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