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观看代表访谈
广州将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通道规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摄
“大湾区最快地铁”18号线首通段开通,未来向南延伸至中山、珠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南北走向的一条“交通大动脉”,让轨道交通“双向奔赴”连成网,市民游客“交流交往心相通”。
从天河CBD到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越来越多的总部企业奔涌而来,印证广州“千年商都”释放的巨大引力,携手湾区兄弟,迈向全球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让珠江两岸生机盎然,南海之滨万象一新。
面向未来,广州正以“敢饮头啖汤”的改革活力,聚焦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闯新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彰显,携手开创大湾区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徐雯雯、何瑞琪、杜娟、方晴、廖靖文
大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
核心引擎作用
不断彰显
大湾区之“大”,在于经济体量大、综合实力强,是真正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州推动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市党代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说。他介绍,在党代会报告中,对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有着专门的部署,提出广州要着力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服务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引领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李海洲说,广州与港澳一衣带水,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广州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在对接港澳中加快发展步伐,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促进“双城联动”,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广州将围绕“六个突出”重点发力: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突出市场一体化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突出重大项目平台建设和突出区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围绕广州如何强化核心引擎功能,市党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覃剑表示,报告里提出了联通、共享、共建、引领四个方面的抓手。
“具体来说,联通主要是联通软硬网络,软的方面是强调规则制度对接联通,硬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产业、科技等方面互联互通。”他举例,共享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等高端要素资源就是非常重要的互联互通,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等重大战略平台。
“‘引领’主要指引领区域合作,广州要如何引领区域合作?”覃剑认为,广州引领区域合作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引领建设广州都市圈,二是引领珠江东岸西岸联动发展,三是引领粤东西北地区等非湾区的其他地区,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当中。在下一步落实中,广州可以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工程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覃剑举例,比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接下来城区轨道的城际对接,可以按照“一小时交通圈”和“轨道上的大湾区”等规划,广州发挥出交通枢纽的作用,辐射带动整个湾区形成互联互通的格局。
现场
强支撑:不断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
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从香港西九龙站至广州南站最短运行时间为47分钟,标志着穗港“一小时”交通圈正式形成。
香港居民来广州可以用港版“支付宝”扫码乘公交,港澳版云闪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