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效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本地特产及民间小吃:肥桃、泰西宾馆肥桃宴、汶香附、演马牛肉、肥城瓯鸡、大辛庄狗肉、孔庄粉皮、河岔口鸭蛋、仙桃墨鱼子、桃胶山药、武家烧鸡、空杏寺村香椿、王晋甜瓜、泰山君子茶、中西烧鸡、胡老三熟肉、肥城白酒“康王河”陈酿。听人传言可以的,还有赵记童子鸡、孙树强的风干肉干,马家烧烤的辣炒羊肠,华子烧烤的吊炉羊排,王广合的炒鸡等等。
肥城特产标志——肥桃
驰名中外的中国名产肥城桃,因产于肥城故称肥桃,又名佛桃。以其个大、味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群桃之冠”。肥城桃是山东省肥城市的特产,也是中国水果名优特产之一。肥城桃又名佛桃,果肉细嫩,汁多香甜,以个大质优、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单果重一般在克左右,最大克以上,称之为“桃王”。肥城桃以红里桃、白里桃、柳叶桃最有栽培价值。
肥桃美味驰名中外,而肥桃也有着美丽的传说,有多个版本都和传统孝文化有关,无不体现着君子之邑的古风。
版本之“养姑洞与肥桃”
青年王淳,从小失去父母,靠姑母抚养长大,在遇大旱之年、饭不饱腹的灾荒年月,不离不弃年迈病重的姑母,在肥城白云山下的山洞里,用桃子细心照顾姑母,在仙女的指点下,从山顶挑水,精心浇灌仙女栽下的桃树,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两个长的碗口大的桃子。
这桃子熟的很透,软软的,姑母喜得合不拢嘴,果汁香甜稀粥,香甜味,就没法说了,姑母吃了,顿时觉得儿清目明,精神爽快,姑母又让王淳吃了一个,他也觉得浑身有劲了,以后,王淳每天从山顶挑水,辛勤浇灌那颗桃树,每天都能结两个熟透肥大的桃子,给姑母吃,姑母吃剩下的他再吃,在王淳的精心照顾下,姑母的病很快痊愈了,身体硬朗起来,王淳勤劳能干,孝敬老人的美德,很快在当地传开。不久,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前来求亲,嫁给了王淳,白发苍苍的姑母,跟着王淳夫妻幸福生活了好多年,那颗在苦难日子里拯救王淳姑侄两个的桃树,在王淳夫妻俩个的精心护理下,长势越来越茂盛,后来经过代代改良培育,发展成现在举世闻名的肥城桃,后来还把王淳和他姑母住过的那座山洞,取名为《养姑洞》,流传至今。
肥桃的传说版本之“桃奴与弃母泉”
很久以前,白云山下住着一位李大娘,她聪明善良,勤劳能干。在四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后,丈夫却因劳累过度离开人世,从此,母子相依为命,靠经营桃园生活,在她的精心管理下,每年的桃子长的又圆又大,又香又甜,挑到集市上,总能卖到好价钱。李大娘老来得子,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儿子长到十五六岁还没有挑过水,惯的好吃懒做,还经常背着母亲,在泉水边用石头砸人,使坏把别人家水弄脏。后来,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美女,李大娘知道后,很生气,狠狠训斥儿子,儿子的恶习,已成习惯,那能听进母亲的训斥。气的李大娘只叹气抹眼泪,她站在窗前,她呆呆地,望着山坡上的一片桃林,叹着气,摇着头,这时,儿子看到母亲向外望,以为又是在监视他,心里骂道,这老不死的,处处碍我的眼,一股邪心顿起,趁李大娘不注意,进屋抱起李大娘,扔出窗外,李大娘被摔在地上,顺着山坡一直滑到山脚下的泉水里,一口气没上来,眼睁睁的断了起,李大娘死后,这个山泉很快就干枯了。后来这个山泉被叫《弃母泉》。李大娘死后,桃树因缺水,桃子长成了又小又硬的桃子,至今桃园里,有的树上还结一些被称为(桃奴)的毛桃,象小枣一样大小,据说那时传留下的种子。
肥桃的传说版本之“割肉救母”
很久以前,肥城县的某村有一叫王五的农民,因是个穷汉,四十五岁才娶妻,人称张氏,他们先后生了两男一女。大儿名得星,二儿唤得明,生女儿取名玉花。不久,王五突然得病去世,王家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了。
有一年,这里遭了旱灾,张氏仅有的点粮田也绝了产,闹起了饥荒。为了逃得活命,这一家便到处乞讨度生。困苦的熬煎,把张氏折磨得病倒了。大儿没黑没白地讨饭供养母亲,二儿尽心的侍候亲娘。生病不用药那能很快康复?可老人治病那里有钱抓药?得明一想,自言自语地说道:“有了,院里小桃树上的20几个毛桃要成熟了,摘下卖了给老人取药治病。”老二把这些桃子卖了,钱还是不够,有一种贵重的营养药未有配上。得明感到,药不全,怎能治好病。他便焦急地问大夫:“这样药有什么可以代替吗?”那人说:“有。你身上的肉可以代替!”“得要多少?”老二急切地问。“二两就够了!”听罢,得明便转身回家,从腿上取下了自己的肉,为母亲煎药服用,果真,张氏的病渐渐有了好转。
这一切,被下凡观景的七仙女看在眼里,回到天宫,向王母禀报了张氏两个儿子孝敬老人的美德,并请求王母降福人间,解除困境。王母听后受到感动,便将一仙桃核投入张氏家中。果然,长出一株桃树,结的桃大肉肥、汁甜,非常惹人喜爱。从此,这一家逐渐富裕起来,桃树也很快繁衍开来。后来,这里便有了驰名中外的肥桃。
泰西宾馆肥桃宴
肥城佛桃素有“群桃之冠”的美誉,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曾赞美佛桃“硕大凝甘露,鲜肥结玉脂。蟠桃王母宴,无此不仪。”鲜嫩的鱼、留香的鸡、养生的饮品,以桃配菜,桃花宴就是“十里桃花”!
桃胶鳜鱼
桃胶鳜鱼这道菜精选肥城大汶河野生鳜鱼,之后慢火清蒸,配以桃仁、桃花,入口鲜嫩。桃花流水鳜鱼肥,嘉宾寇乃馨在尝到这新鲜的鱼肉之后,频频点头:“这肉非常筋道,非常有韧劲,非常香。”
肥桃宴一共48道菜,结合了桃文化和君子文化,礼仪周全,规制高。
这松花鸡也是一道隐匿的美食。从生养到熬制,每道工序都与桃花息息相关。做出来的这道松花鸡,桃子飘香鸡肉肥美。
汶香附
产于汶河北岸的香附称“汶香附”。汶阳镇南侧为大汶河,从东向西流经20公里出境。河岸为沙质土壤,河滩、田埂、堤坝两侧均有野生香附。初冬采收,次年再生。每年采集千余公斤。汶香附的特点是“茎块肥大,瓤色洁白,冰查、质优、味厚”。这是有别他地所产香附的主要特征。香附,原名“莎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唐本草》始称香附子。《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名“莎草香附子”。
传说,香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为了拯救乡民化身而成的药草。时至今日,褪去传说,香附作为传统的中药,发挥着极为重要和庞大的功效与作用。汶香附在中草药中被誉为“地道药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香附虽广布全国各地,惟汶香附最佳。”据地方志载:香附子,即莎草、根生、产汶阳者佳。
汶香附功效: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汶香附图片
演马牛肉演马庄陈氏牛肉
亦称演马庄牛肉。其色、香、味俱佳,享誉国内外。陈氏牛肉,营养丰富,其色泽微红透亮,食之肉味醇美,质鲜肉嫩,有一种诱人的芳香。有“安中益气,健脾胃,强筋骨”的功效,是极好的保健食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待客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陈氏牛肉的制作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讲究:将活牛屠宰,剔除骨胳,肉分割为块,置木架上晾干后下锅。加水浸过肉约10公分,点火烧煮,待水开后,用铁勺置火硝约2两,点燃加入锅内,约半小时,漂去白沫及污物,按百斤肉加盐3斤,并配好的佐料(大小茴香、三奈、白芷、砂仁、紫蔻、花椒、丁香、桔皮、边桂等)轧碎装纱布袋放入锅内中层,同时将上次煮肉的老汤注入,继续煮约一个半小时,再改用文火烧煮2至3个小时方可停火,趁热将肉捞出晾至无汽水即可。
肥城瓯鸡
在山东省肥城一带,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几乎家家都有瓯鸡的习俗,而且还有一定的讲究!人们一般是在八月初一的前一天晚上,用瓦罐或者是焖锅,加入清水,然后放入宰杀洗净的老母鸡,加入大料及葱姜等,用木柴把水烧开,待鸡熟了之后,将以熄掉,焖至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初一这天再享用!
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天瓯鸡据说可以治百病,养精神,强身健体。然而却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却鲜为人知!很久以前,在肥城的西面有个叫石沟的村庄,村子北面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大山,风景秀丽。村中有一位恶婆婆,对待儿媳妇十分苛刻,除了下地干活,侍候老人,还要做所有家务,即使有了身孕也不放过。有一次,恶婆婆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浑身难受,请了一位道人为其祛邪。道人对恶婆婆道出缘由:其病因乃疟气所致,根在其儿媳身上!需用一只老母鸡,以良米喂养九九之数,用坛子炖十二个时辰,儿媳食尽其肉,以汤为引,病可医!善待儿媳,方可除根!道人走后,恶婆婆买了一只老母鸡,喂养了八十一天,用坛子把鸡炖上,恰巧第二天正是儿媳临盆之日!婆婆将炖好的鸡端给儿媳,自己喝了一碗鸡汤!说来也怪,儿媳母子平安,婆婆的病也好了!自此以后,恶婆婆对儿媳态度有了大的转变,一家人合合睦睦!而恶婆婆也活到了百岁高龄!此事传出,人们纷纷效仿,于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初一前一天,都会炖鸡瓯鸡,而且第一口鸡肉必须要先让女人吃,才能祛除百病,身体健康!
这便是八月初一瓯鸡的由来。
时至今日,肥城瓯鸡的习俗仍然没有消失,而且每到八月初一这一天,大大小小的饭店也是顾客满满,同时都少不了点这一道菜:瓯鸡!
大辛庄狗肉
肥城大辛庄犬肉是肥城传统风味名吃之一。“犬肉,味咸酸、性无毒,入命门经,主壮元阴,补绝伤,安五脏,益气力”。自古至今,成为人们乐食的美味佳肴。肥城安临站镇大辛庄辛氏祖传加工制作的犬肉,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方法:将宰杀的狗,去头洗净断为3大块,煮时加大茴香、小茴香、肉寇、边桂、砂仁、三奈、白芷、丁香、花椒等14种佐料。先用大火煮,待肉半熟后,将火硝点燃融成液状下入锅内,后改用文火烧煮约3小时至肋条肉爆开,将肉捞出晾干,等锅内汤冷却后,再将肉放回锅内继续用文火烧煮,至熟透捞出即可。
大辛庄犬肉,因其色泽褐红,肉香味浓,咸淡适口,佐酒特佳,故久负盛名。民间,不少长年患胃病或腰腿疼者,习惯于每年立冬后宰杀一狗食其肉,喝其汤,疗效甚佳。年前,大辛庄有犬肉加工户11家,年后,又在陈楼、西张、贺庄、寨子、界首等村相继发展到36家之多。目前,不仅乡镇集市有设摊销售者,即是招待所、宾馆和饭店的宴席上也必上犬肉。泰安、济南各地常有宾客驱车到辛庄买犬肉者,如果有机会来到肥城的话可以看到在济兖公路两侧肥城安站路段都是出名的狗肉馆。
孔庄粉皮
孔庄粉皮产于王庄镇东孔村,已有余年历史,为王庄特产之一。年6月获山东省样本样品展销会特等奖。
孔庄粉皮,以“纯、色、感”俱佳成为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名吃,以色泽透明,清爽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具有食用方便和长期保存不变质的特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等功能。
河岔口鸭蛋
在汶阳镇的河岔口村,自古以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质优味美,远近闻名。河岔口村地处汶(汶河)、浊(浊河)汇流处。这里河面宽阔、水深、常年流水。冬去春来,沿河芦苇满滩,水草丛生,是鱼、蛙类栖聚的良好所在。入夏,鱼、蛙产卵,无数幼鱼蝌蚪、草虫浮游水面,哈、螺遍布河底,是大自然赐给鸭类的优质食料。群鸭白天觅食于河滩,傍晚回家,再用豆饼、麦麸玉米掺于拌食喂养,晚间产蛋,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精心喂养,不仅产蛋率高,而且个大质优。
有些鸭蛋经过加工腌制后,煮熟色泽鲜艳,质地细嫩,剖开后油脂四溢、沙瓤,吃起来蛋黄沙沙作声,别具风味,自古视为上乘佳品,早在年前,这里的鸭蛋就以贡品奉献皇室。据记载,从明朝永乐年间,河岔口村就在皇宫注册立户,岁进鸭蛋~个,赏金钱一串,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仙桃墨鱼子
仙桃墨鱼子系肥城金杯大酒店张立新制作。0年被评为泰山名菜。此菜桃香浓郁、创意新颖。主要原料有墨鱼子克、肥城佛桃克、胡萝卜50克、色拉油、南酒、味精、食盐、香油、生粉、葱、姜、蒜。制作时将墨鱼子制成夹刀片,佛桃去皮,切成梭子形片,放入清水中,胡萝卜改成蝴蝶形头花。起锅、坐水分别将墨鱼子、胡萝卜、桃片焯水。锅坐油,下小料,烹南酒,放入主、配料加口,提芡、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桃胶山药
桃胶山药是以肥城当地原料为主创新的一道地方菜,口味咸鲜微甜,是一道独具特色的桃文化美食。桃胶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是一味中药,其味甘苦,性平;归大肠、膀胱经。和血;通淋;止痢。主石淋;血淋;痢疾;腹痛;糖尿病;乳糜尿。
桃胶是桃树或蔷薇科植物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又名桃花泪。桃胶是桃树自然分泌,或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伤口而分泌的,有利于桃木伤口自愈。比较粘稠的液体通过太阳晒蒸发,产生固体颗粒桃胶。
桃胶闪烁着琥珀色的光泽,呈半透明状,泡发有弹性像果冻一样,让人看了就很有食欲。而且经常食用桃胶能为机体补充蛋白质,增强机体内部的组织的合成,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女性来说,桃胶中含有较多的植物胶原蛋白,适量的食用桃胶能有效的补充机体的胶原蛋白,对皮肤弹性的下降有防治效果,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武家烧鸡
武家烧鸡是老城的特色产品,加工精细、风味独特,全部均选用农户散养鸡,生态卫生,以其精湛的传统工艺、科学的现代配方、独特的口感风味著称,制作独特、肉烂脱骨、色鲜味美、肥而不腻,武家烧鸡的色、香、味、型俱佳的特色产品。
空杏寺村香椿
仪阳街道空杏寺村栽植香椿已有千余年历史。空杏寺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水土俱佳,极宜香椿生长。所产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色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近年来,空杏寺人利用水土优势,对香椿芽绿色食品进行试验推广,开发扩种几百亩,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王晋甜瓜
为历史悠久的土特名产,已有1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王晋流域分布着红色沙土,是种植甜瓜的理想土壤,所产甜瓜皮色光亮,外形美观,不易裂果,含糖量高,肉质细腻,甜脆可口,口味郁香,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光绪三十四年《肥城县乡土志》载:“王晋甜瓜品种最优……”。
泰山君子茶
泰山茶的新品牌,归属泰安市东兴农业有限公司。茶园的历史可追溯到年,拥有在泰安地区最早的试种,现在拥有野化的老茶树余亩,位于老城街道双峪村;新茶叶基地历时五年,位于泰山西麓的老城街道张花峪、河口、田花峪三个山区村,已种植1余亩。该公司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泰山西麓作为有机茶生产基地,有机化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确保了茶叶的质量。
中西烧鸡
石横中西尹家烧鸡。
胡老三熟肉
老城胡老三熟肉。
肥城白酒——“康王河”名称的渊源
在山东肥城一带,有一个传说:北宋末年,时为康王的赵构赴金营为人质,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赵构脱逃,逃至磁州时,夜宿崔府君庙,梦神人告知金兵将至,赵构惊醒,见庙外已备有马匹,遂乘马狂奔。这匹马居然载着赵构渡过黄河的一条支流,过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
金兀术追击康王到了夹江边,康王的马跳入江中,原是浮在水面上的,兀术为何看他不见?因有神圣护住,遮了兀术的眼,故此不能看见。康王骑在马上,好比雾里一般,那里敢开眼睛,耳朵内但听得呼呼水响。不一个时辰,那马早已过了夹江,跳上岸来。又行了一程,到一茂林之处,那马将康王耸下地来,望林中跑进去了。康王道:“马啊!你有心,再驮我几步便好,怎么抛我在这里就去了?”
康王一面想,一面抬起头来,见日色坠下,天色已晚,只得慢慢的步入林中。原来有一座古庙在此。抬头一看,那庙门上有个旧匾额,虽然剥落,上面的字仍看得出,却是五个金字,写着“崔府君神庙”。康王走入庙门,却发现一马槽,槽内卧着一匹泥马,颜色却与骑来的一样。又见那马湿淋淋的,浑身是水,暗自想道:“难道渡我过江的,就是此马不成?”想了又想,忽然失声道:“那马乃是泥的,若沾了水,怎么不坏?”言未毕,只听得一声响,那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向神举手言道:“我赵构得神力保佑!若果然复得宋室江山,那时与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也。”说了,就走下来,将庙门关上,旁边寻块石头顶住了。然后走进来,向神厨里睡了。这便是“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此事,将这条河取名为“康王河”。
历史依据: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录》记载道里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条中写道;
高宗为王尚书云迫以使虏,磁人击毙王云。高宗欲退,无马可乘,神人扶马载之南渡河。
根据所见资料,对于“泥马渡康王”之“渡”,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此条。条中反映出程卓试图将传说附会与历史事实、地理方位对接的努力。但是,身历其处的程卓恐怕很难确指,赵构自磁州南返相州时,神马助其“南渡”之“河”究系哪条。
南宋人假托太学生陈东之名所作《靖炎两朝见闻录》下卷(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叙此事文字,几乎与下引一节完全相同)中说:
……康王遂从宗泽之请,不果使北,将为潜归之计。且闻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庙,不觉困倦,依阶脚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旁。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里。但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
上引段落,对于崔府君以泥马助佑康王之事记述最详,但只字未及“南渡”。究其内容,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今但举其最为突出的一事:赵构告别宗泽,自磁州出发,途中又憩于(磁州)崔府君庙;乘泥马奔驰七百里后,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只是在原地兜圈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