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艾叶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艾叶

艾叶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

别名:艾蒿、蕲艾、香艾。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干燥叶。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又产。以安徽、山东、湖南、湖北产量大。

采集: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药材: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以下是关于“艾叶”的5个知识点,

大家觉得看了有用一定要转发收藏起来哦~

1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2

药理作用

温经而止血,散寒除湿镇痛。

现证实其原理为:

1、止血。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较显著。

2、抗真菌。艾叶煎剂对皮肤癣菌有微弱的对抗作用。艾熏法对多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抗菌作用。

3、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但大量反会引起恶心、呕吐。

3

炮制

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每艾叶斤,用醋15斤)

4

性状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肾经。

5

临床应用

主治:腹中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带下。

临床常用于妇产科止血安胎。

1、治胎动不安,有下腹痛和阴道流血(先兆流产),常配阿胶止血,四物汤(去川芎)调和血脉,再加桑寄生、黄芩、续断等加强安胎作用,方入胶艾四物汤加减。

2、治虚寒出血,尤其妇科崩漏、月经过多。艾叶炭作为辅助药,与血余炭、陈棕炭、侧柏叶等同用,再随证配补益药和收涩药。

3、治寒证腹痛,例如妇女经痛而见证属寒者,可用艾叶、香附辅助四物汤温经止痛(寒甚可加干姜、肉桂)。

4、治湿疹癣癞等皮肤病,内痈艾叶祛寒湿,常配蝉蜕、蒺藜、防风、黄芪等水煎服;外用则以艾叶30g、雄黄0.6g,硫磺0.6g,制成艾卷炙患部,或煎水熏洗,效果较好。

5、艾绒可作为温炙的材料用。

附:共叶和肉桂比较:1、两者都能治寒证腹痛(有时同用),但艾叶以祛寒逐湿见长,主治寒湿腹痛,阴虚而有伏热者也用,而肉桂温中助阳,主治虚寒腹痛,四肢冰凉,表现阳虚者则适宜,阴虚阳亦不足者亦用;2、艾叶能止血、调经、安胎,而肉桂能行血不能止血,能动胎不能安胎。

用量:3~15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胶艾四物汤加减:阿胶12g(溶化)、艾叶6g、当归9g、白芍4.5g、熟地12g、桑寄生18g、川断9g、菟丝子12g、白术12g、黄芪12g,水煎服。

主编|向源泉

供稿|向源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sanchanyea.com/dscyqj/14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