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开始,A股进入了“价投”模式,并一路贯穿整个。基本面为先、白马当道的市场如何更好的自上而下踏准大方向?特别是这个“上”---宏观因素,看似与股票关系不大,实则不然。
我不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那是“专家”的课题;我只从数据角度为投资者揭示宏观变化所指引的投资方向。
=======结论=======
1、实体经济由粗放的高耗能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第三产业的GDP占比提升、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显著,这种趋势还将延续,科技、网络、信息化为我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
2、GDP增速虽然依旧平缓,但上市公司业绩却逐年上升。
3、泛科技产业、医药生物、消费升级近10年业绩增长显著,“价值+成长”是方向所在。
4、我统计了“泛科技产业、医药生物、大消费”三大类行业中ROE15%(三季报)的股票,在文章最后。
=======正文=======
在国外,最著名的莫过“美林时钟”---针对经济周期进行投资的一种策略。简单来说如下:
Ⅰ衰退: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Ⅱ复苏: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Ⅲ过热: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Ⅳ滞胀:现金债券大宗商品/股票
不过,美林时钟在国内似乎不那么合拍,仅有年---年这段时间,国内大类资产的波动与美林时钟刚好契合。至于年开始的中小创牛市、年底开始的全面牛市,与资产配置无关,是对“四万亿刺激”的纠正以及带杠杆的资金迁移。
我国有特殊情况,例如政策、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因素,因此我只从现状透过数据展示大的方向。
这是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趋势图,从—年。
第一产业:农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接地气儿的说法也可以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结合A股,也可以是“周期、消费、科技”的粗暴分类。
无论如何,上图的结果是:第三产业的GDP占比稳步攀升,由年的32.4%升至年的51.6%。第二产业整体平稳,但从开始小幅回落并于年被第三产业超越,截止年占比为39.8%且跌破年以来的低点。第一产业占比则持续向下,由26.6%降至8.6%。
再看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贡献
趋势与前一张图基本一致。
同样的时间段,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7年间从20%升至58.2%。第二产业在前20年中支撑了GDP的高速发展(基建、地产、工业),年之后贡献率明显回落,至年为37.4%。第一产业则一直保持低位,在4.4%。经济结构转型的效果已经显现。
再看上市公司利润与GDP的关系
---年,GDP稳中回落,由10.6%的增速降至年的6.7%。
上市公司业绩却保持小幅增长趋势,归母净利润由1.76万亿增长至年的约2.8万亿;截止三季度,A股公司净利润为2.57万亿,同比增19.85%(与强周期资源类行业回升有关)。实际上从年开始,整体A股公司业绩已经开始改善,呈现出经济走平但业绩增长的态势。
落实到投资,哪些大类行业利润稳中有增?看下图:
按照三个产业的类别、结合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轨,我简单粗暴的合并同类统计,并以“周期、消费、科技”为大类,其中又把医药生物单独列出。
最近10年中,周期行业(资源类)业绩复合增速仅为2.18%;大消费产业(吃/穿/旅游/家电/商贸等)利润复合增速为11.3%;科技产业(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等)则达到16.41%。
之所以把医药生物单拎出来,是其兼具消费和科技创新的双重特性,最近十年净利复合增速近21%。
纵观全球,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并购不断,业内巨头全面布局,独角兽公司也纷纷站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种提升将改变格局、提高竞争力。在国内市场逐步开放、鼓励直接融资的背景下,行业的整合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活力与机会。
结论:
1、实体经济由粗放的高耗能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第三产业的GDP占比提升、对GDP增长拉动效应显著,这种趋势还将延续,科技、网络、信息化为我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
2、GDP增速虽然依旧平缓,但上市公司业绩却逐年上升。
3、泛科技产业、医药生物、消费升级近10年业绩增长显著,兼具“价值+成长”特性,是未来方向所在。
4、我统计了“泛科技产业、医药生物、大消费”三个大类行业中ROE15%(三季报)的股票,在文章最后。
三大类行业中ROE15%(三季报)的股票,如下:
泛科技产业:
医药生物:
大消费行业:
(作者:巨丰投顾秦亮执业资格证号:A2)
大数据剖析资金动向!获取更多精彩、有料的股市资讯尽在“聚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