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liangssw.com/bozhu/14772.html
智通财经获悉,12月12日,工信部举行“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国家高新区将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和治理步伐。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推动国家高新区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与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加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力度。二是深入建设数字园区。加快推进园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能力。三是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原文如下:
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举行“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燮出席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蔡丹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蔡丹: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发挥国家高新区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高新区等园区发挥着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根据今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已将科技部组织拟定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我部。
今天,我们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先生,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女士,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燮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我是本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蔡丹。
下面,首先请吴家喜副司长作介绍。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
各位媒体朋友,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截至年11月,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家,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建设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国家高新区设立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高成长企业和高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要求,科技部指导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的职能已划转至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更好发挥高新区等各类园区的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做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不断深化改革探索,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为新时期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发挥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作用,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万亿元,创造了全国14.3%的GDP,贡献了全国13.6%的税收。年1—9月,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
二是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集群,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张江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7%、50%和35%。支撑建设了3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了1/3的高新技术企业、2/3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三是强化创新策源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从基地平台看,国家高新区聚集了近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从研发投入看,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一半。从成果产出看,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占全国接近一半;智能机器人、卫星导航等一批引领性原创成果在高新区加速产业化,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个量子通信卫星等均诞生在高新区。
四是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成为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主要阵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全国1/4的国家高新区。东部地区地级市国家高新区覆盖率已达71%,中部地区地级市覆盖率已达59%。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坚持继承巩固、创新发展,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民经济发展持续恢复向好。请简要介绍下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的整体发展情况。
吴家喜: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项目投资建设力度,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高新”动力,家国家高新区前三季度发展总体向好。
一是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占全国比重为13.5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1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21%,占全国比重为20.24%,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8.10%,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第三产业增加值4.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0%,占全国比重为9.80%,占比较上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7.66万亿元,同比增长4.22%,实现利润总额3.32万亿元,经济运行持续企稳。
二是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实体经济压舱石作用显著。国家高新区工业经济整体顶住下行压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4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四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前三季度,东部70家国家高新区、中部49家国家高新区工业生产恢复较好,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3.14万亿元、5.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8%、3.74%;西部43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万亿元,同比增长0.52%;东北16家国家高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14.72%。
三是市场主体大幅增长,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国家高新区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57.63万家,占全国新注册企业的22%,同比增长18.59%,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6%。同时,各国家高新区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力度,新能源、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谢谢。
央广中国之声记者:近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备受媒体和产业界